劉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4 14:56:1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劉敏

作品介紹:

“快感”是什麼?是自言自語,自娛自樂?它是個人意識的最佳狀態:神經得到滿足與鬆弛。 我享受著耶茨的“十一種孤獨”。那麼“沒有快感”就是這個時代的第十二種孤獨 “閱讀快感”就是的一種新的masturbation。

“閱讀快感”就是的一種新的masturbation。 此件作品是“未成年家居設計”系列中的獨立的圖片影像作品 “未成年(minor)”在定義上我不是簡單的從生理年齡(under age )以及公民(Citizens)合法性的角度來劃分,而指的是個體意識層面上的“精神品質的成熟(self-reliance)”。其標誌性的條件是必須具備“獨立的文化立場(standpoint)”和“理性思考能力(independent thinks)”;“家居”暗喻了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耗品(articles consumption)。但同時它們也是“消費文化”衍生下的“情感(sentiment/feeling)”依賴品——情感消費的目的是通過介入、迎合以及挑逗那些被假設具有“精神消費能力的人群”以此來達到完成販售商品的過程,同樣這些被假設的“消費者”一旦有消費這種“情感品牌“的慾望後就必須為商品的附加成本(Additional costs)支付額外的費用。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出現如此之多的“奢侈品消費”的原因。其實他們為此所支付的價格已經大大超過了所製造商品本身所佔有的物質的價值以及為商品合理流通所支付的成本。那麼“情感”消費作為販售的籌碼,是如何實現的呢。簡單一點説就是:把抽象的(nonfigurative)意識感受(如愛情、憐憫、同情心等抽象的人類情感),通過具體化(Figurativeness)、可視化(Visualization)、可複製(self-replicating)等概念轉換成物質所能呈現方式,再計算出一個大眾能夠接受的支付期望值。通過激化人性本能佔有欲的手段達到商業上最大化追求利潤的目的。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從“商品推銷策略”中會越來越多灌輸(invades)産品在“情感訴求(Demands)、精神依賴(Dependence)、意志沉迷(Addiction)”等方面的作用,而逐漸淡化物質作為消耗品或工具本身的基礎性與功能性的原因。

主要展覽

個展:

2008 未來英雄紀念碑,東京畫廊 BTAP,北京

2007 空崖,東京畫廊 BTAP,北京

群展:

2011 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新加坡

2010 軌跡與質變——第二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北京電影學院 4°空間美術館,北京

  “塑造未來” 2010北京798藝術節,798藝術中心,北京

  “向前一小步”當代青年試驗藝術邀請展,798創意廣場藝術館金屬庫,北京

  重新閱讀,K11,武漢

  現實主義亭,其他畫廊,上海、北京

2009 生化與虛實之間,北京今日美術館,北京

  來自5.8米,荔空間,北京

  “時差”林大畫廊,北京

  燕格柏國際藝術節-“獨生一代”單元,河北

  首屆798雙年展“非現實”單元,林大畫廊,北京

  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

2008 動漫美學百相,林大畫廊 ART Key 798,北京,雅加達,新加坡

  藝術北京,北京

  黃岩青年藝術家提名展,BS1,北京

  懸于空中 浮于表面,林大畫廊,北京

  沒有講完的故事,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

2007 東京藝術工程5週年展,東京畫廊 BTAP,北京

2006 超驗的中國,阿拉裏奧畫廊,北京

下一頁洪欣
上一頁孫良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