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推介

畫裏三十年看中國變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8 14:20:24 | 文章來源: 成都商報

畫裏三十年看中國變遷 “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曆程”——民生現代美術館隆重開館

4月18日,位於上海紅坊藝術區的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了自己的開館大展,主題很宏大: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曆程。時間段是從1979年開始,直到2009年的30年時間。中國的當代藝術,正是在這30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默默無聞到名揚海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這次展覽得到了業界的普遍關注,但無論是畫家還是策展人,他們的希望顯然不僅僅有業界的關注,還希望有來自民間的目光。本期藝術生活,我們就帶你在這個悠閒的五一假期,零距離欣賞這場遠在上海、囊括全國的精彩展覽。可以説,每看一件作品,你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了解就增加一分,這無疑有助於大家在鑒賞和收藏方面的提高。

三十年,不算很長,但也絕不短,足夠跨越一個成年人的全部青春與最好的年華,15歲~45歲。在當代藝術的30年裏,中國的藝術家們都用自己最好的年華,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後怎樣的激情和心血?這三十年的時間裏,中國當代藝術走過了什麼樣的路?

階段一 看得懂的畫面,功底紮實

從1979年開始,也就是從粉碎“四人幫”、迎來文化發展的新時代開始。中國的當代藝術開始蓬勃發展起來了。不過,在這個階段,處於“起步階段”的藝術家們,畫筆用得比較傳統,畫面也很寫實,“看得懂”是那個時代的主流藝術。這個時期的經典作品,大多屬於“鄉土寫實主義”———藝術,本就來自於生活,而中國人的生活,離不開廣袤的土地。

説起羅中立,大多數人都知道他的《父親》,那皺紋如樹皮的面龐,寫滿了滄桑與苦難,也寫滿了忍耐與堅韌。遺憾的是,民生現代美術館的館長何炬星告訴記者,這幅作品現收藏在國家美術館,沒能借出來參展。不過,這幅《蒼天》其實同樣出色:畫面上的人抬頭望向正在落雨的蒼穹,深刻表達了那個時代人們渴望改革開放的心情,如同久旱的大地渴望甘霖。這幅畫由台灣山藝術文教基金會收藏。

這幅畫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初,作者程叢林當時還是四川美院的畢業生。和這幅《碼頭的臺階》一同誕生的,還有另一幅《華工船》。兩幅畫都畫的是1884年中國沿海口岸的場面:困苦的華工即將遠渡重洋,賣力求生。人們饑餓的臉色、淒楚的神情和破爛的衣衫,都在默默吐露著苦難與悲傷。

這幅畫獲得了當年的全國美展大獎,而《華工船》則落選。後來,這兩幅畫也被中國台灣山藝術基金收藏。2007年11月,《華工船》在嘉德拍賣上,拍出了2296萬元的高價。《碼頭的臺階》價值幾何,可以參考。

這幅畫本身並不特別出名,但它屬於陳丹青最著名的代表作“西藏組畫”,完成于1980年。畫西藏的藝術家很多,但20多年前,只有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將這個題材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他筆下的藏族同胞不再是常見的載歌載舞的形象,而延伸成為一種深沉、厚重的文化載體。這個系列被當之無愧地視作中國當代美術的一個里程碑。可供參考的是:這組畫中的《牧羊人》,在2007年以3200萬元的價格拍出,創造了陳丹青油畫作品迄今為止的拍賣最高紀錄。

階段二

學習西方,用哲學和理性思考

在1985年前後,經過改革開放初期的一段積累和引進,當時的年輕人對於西方文化和思想的興趣大增,讀尼采、薩特,成為校園裏的一大風潮,不亞於如今的任何一股時尚潮流。社會對西方哲學和文學的關注,也引發了藝術家們的思考。這個時候,藝術家們開始提倡“理性繪畫”,並嘗試起了抽象手法,追趕西方藝術的腳步。必須説,他們的腳步很快。

舒群是“理性繪畫”思潮的最早倡導者和實踐者。在他看來,一切藝術的至高無上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哲學問題。舒群也因此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式“形而上畫派”真正的代表畫家。

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説,這個充滿幾何感的畫面可能比較難懂:黑色的宇宙空間體現出無限;由遠及近的十字架表現了永恒,下方的天體球面給人造成較大的心理距離,網格結構顯出崇高、莊嚴和理智的特徵。所有這些形態的選擇,都在體現一種無比冷靜的理性精神,因而起名為“絕對原則”。現由私人藏家收藏。

1985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這幅畫因為出現了男女裸體,開始差點兒沒讓展出,後來經過多方協商,才被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但在展覽上,這個角落卻成為觀眾們駐足最多的地方。

兩位創作者當時只是中央美術學院二年級的學生。據説,他們當時只想畫一張不一樣的人體畫,於是選擇了亞當和夏娃,但為了通過審查,讓畫面看上去更積極,他們又加上了一位穿戴整齊的女青年,手托一碟蘋果走過層層大門———據説作者是為了表示“封建的大門被衝破”,迎合主旋律,現在則被理解為衝破原罪的束縛。下面的風景借鑒了著名畫家達利的特點。無論如何,這幅畫並非大師傑作,但因為當時所處的時代,依然被賦予了里程碑式的意義。現由泰康人壽收藏。

階段三

“玩世不恭”

與自由表達的心意

時間再往後推,掌握了紮實的繪畫功底、也嘗試了抽象、理性等各種理念的中國藝術家們,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與個性。他們將嚴肅的政治與時髦的波普結合;他們用大笑和空虛的臉龐反襯社會的浮躁;他們也用寫實或寫意的筆觸,紀錄歷史、反思人性……

2002年,劉小東去三峽旅遊時,目睹正在搬遷的場景,深受觸動。“她正在消失,一切都在變化。”於是他想通過作品,表達對三峽人命運的關注和感受。這幅長達8米的《三峽大移民》充滿人性的立場,在平凡的細節中顯得樸實而高尚,一問世就引起巨大轟動。著名導演賈樟柯還為了此事,跟著劉小東拍了一部紀錄片。2006年,俏江南的董事長張蘭以2200萬元拍下劉小東的另一幅同類題材作品《三峽新移民》,成為當年罕見的高價當代藝術品,以及媒體關注的焦點。而這一幅《三峽大移民》則在另一位私人藏家手中,價值應該不在其下。

身為“F4”之一的著名藝術家,方力鈞的大部分作品可以歸入一個名叫“玩世現實主義”的類別裏。這個類別不是傳自西方,而是在中國土生土長。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各種社會現象:物欲橫流、理想消失、庸俗功利的傾向比比皆是。為了表達對這些現象的反感,像方力鈞這樣的藝術家們用了極端的手法:玩世不恭地描繪畫面,突出空虛無聊的感受,甚至故意使用艷俗不堪的色彩,達到反諷效果。這些“光頭潑皮”的形象,也成為一种經典的符號。這幅《98•10•1》很典型地體現了上述特色,現被私人藏家收藏。

美國著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催生了“波普藝術”,用絲網印刷的版畫複製商標或者名人頭像。同樣身為“F4”之一的王廣義也借鑒了這種做法,將文化革命時期的工農兵大批判圖像與人人嚮往的奢侈品牌放在一起,造成匪夷所思的巨大反差,很快成為了他的招牌和藝術標誌之一。這幅作品是從王廣義本人手中借得,一直被藝術家自己珍藏著。

在“桃花”和“綠狗”之前,周春芽的“太湖石”系列最為出名。典雅奇麗的太湖石,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喜歡描繪的題材之一,然而周春芽卻用了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反映它———“我不滿足於那種過於溫和、內向的性格,我想用一種張揚而冒險的形式,借助典雅的太湖石,去表達一種暴力、甚至帶著情色的意味。”周春芽曾這樣自述。從中,也可看出這批當代藝術的領軍人物,紛紛開始“走自己的路”了。這一幅《太湖石》由私人藏家收藏。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

均由本報記者 喬雪陽 采寫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