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推介

王璜生:中國有自己的力量和判斷去推動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8 13:49: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民生當代藝術30年訪談系列:

王璜生:中國的文化機構有自己的力量和判斷去推動自己的藝術

王璜生:中國現代藝術三十年來是一個精神的歷程

王:在這穿行的過程中,我覺得是經歷了一個精神的歷程,也就是説中國現代藝術三十年來,其實是一個精神的歷程,這個精神歷程跟我們的時代的一個思想、文化、現實發生的變化,緊密地相連。我一直在走的時候,一直在想,八十年代,他們為什麼這樣畫,我看到丁方那件作品的時候,我就想他們當時為什麼這樣畫。這樣走過來的時候,我不斷思考這樣的問題,這些的藝術家,比如説謝長青,他們在這個階段為什麼這樣畫,他們在畫的時候想什麼,或者感受到什麼,我覺得特別好。就是一個穿行在一個歷史之中。感受到這種歷史所特有的一種精神氣質。

問:您對我們三十年的節點,就選擇這樣一個節點,和這麼一個總結,您覺得這有什麼樣的意義嗎?王:當然歷史是被不斷總結的,因為做三十年的展覽也好,做二十年的展覽也好,十年的展覽也好,或者85的展覽也好,很多人都在做,也有做了幾次比較大型的,但是我覺得歷史是從不斷的角度,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思考點,或者出發點,去做,構成一個歷史的完整的敘述,而不是説眉目間,個別的理論家,或者説個別的什麼展覽,就將這段歷史給定位下來。我覺得這次展覽是從另一個角度,也是一個比較全面的角度來呈現這個歷史階段的一些創作的面貌。

問:您對民生銀行來做美術館,這件事情的看法怎麼樣?王:我覺得太好了,我非常期待的,民生銀行來做,因為我在國外,我去德國訪問的時候,德國政府專門安排我訪問了德意志銀行的總部,也參觀了黑深洲銀行的收藏。他們也專門組織了人向我介紹,他們銀行系統怎麼收藏,怎麼定位,還有包括一些很細節的一些服務,包括銀行內部的服務,銀行外部的服務,我覺得這都是值得我們中國的一些銀行,如果去做這樣的美術館,這樣的收藏之後,應該去考慮的,那麼中國的銀行也應該去做這樣的事。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可以通過收藏、研究、推動,或者説樹立一種文化形象。其實更追求的是,應該承擔起這種推動文化的一種責任。

問:對於我們今後的展覽和安排,您有什麼樣的期待嗎?王:我覺得今天周鐵海執行館長的幾個構想是非常好的,也有比較長期的安排,而且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包括影像方面的收藏,對這段歷史進行研究和呈現。這種安排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我想這也是民生一直在做的,或者説民生美術館將來會做的,就是如何一方面對歷史,現代美術史的回顧、總結、梳理,另外一方面,通過新設立的平臺去推出年輕的藝術家,而且將對年輕藝術家推到一個國際的平臺上面去。因為我覺得現在就是我們這麼多年來,我們新一代的藝術家走到國際上,很多是由國外的資金在支援,或者説國外的機構在支援,那麼中國的機構,文化機構應該有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判斷力,去推出中國的藝術家,中國的年輕一代的藝術家。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