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影像·紀錄 > 出雲南記

劉建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29 13:07:53 | 文章來源: artchina

劉建華 

劉建華,15歲時便進入景德鎮的一家有名的陶瓷工廠做學徒,開始學習製作陶瓷的工
藝並創作了關於古典傳統的人物雕像。幾年之後,考上了景德鎮陶瓷學院。高等藝術教育帶給了他中外藝術傳統的深厚積累。在他認為,學院正統的寫實語言,才是藝術的正道。學院語言,成為他在這一段時期的努力方向,《李大釗》是代表性的作品之一。80年代末,劉建華到了雲南藝術學院任教。雲南的當代藝術創作氛圍,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並開始在創作中進行摸索——抽象雕塑、裝置、現成品應用,在一步步的變化中,他回到了個人經驗的原點,陶瓷的材料與當代文化觀點的結合,成為他最具代表性的語言符號。民間文化經驗成了自己新的藝術廣闊的源泉。昆明筇竹寺彩塑五百羅漢是中國雕塑史上的重要作品,其生動、誇張卻又極具寫實精神的人物造型,色彩精妙的彩塑語匯,都給予劉建華在創作中的重要影響。劉建華開始捨棄傳統和正規的雕塑語言,重新回到最為徹底的民俗文化生産空間之中——他曾經呆過八年的陶瓷生産車間。從《迷戀的記憶》系列開始,劉建華的創作在材質上做了本質上的改變,選取的是中國傳統的陶瓷,手法是中國最傳統的陶瓷製作方法。喻示了民俗民間文化對於當代藝術創作所潛在的巨大作用。“身體和服裝在劉建華的作品不是現實主義關係,劉建華將身體置於一種有沙發、浴缸、女人和漂亮旗袍匯集的室內風景,身體被引入了日常性及戲劇化的形式,並産生了寓言性質,通過日常層次的戲劇性輔陳揭示自我原因及歷程。身體從意識形態象徵的外衣脫體而出,是劉建華回到當代性的標誌。” 他的《日常·易碎》系列作品把日常生活裏的各種物品利用表面堅固但極易破碎的瓷材料呈現出它的極端性,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和心理感應。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李季
上一頁欒小傑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