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克·格羅特雅恩的“蝴蝶”與“人臉”

時間: 2015-11-25 22:41:04 | 來源: 藝術論壇

首頁> 資訊> 展評

馬克·格羅特雅恩,無題 ,2015,銅上油彩。

展覽地點:ANTON KERN GALLERY 532 West 20th Street

展覽時間:2015.09.10–2015.10.29

在馬克·格羅特雅恩(Mark Grotjahn)著名的“蝴蝶”系列和“人臉”系列繪畫中,充滿活力的編織線、分裂狀的棱鏡、相互捆綁著的線條,只有被置於藝術史的譜係中才得以了解它們的複雜性。而在他近期的雕塑作品中,運用手指創作的繪畫、滴落或拋擲的顏料、戳孔而成的人臉形象,仿佛是在自我調侃其創作中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形式意識。就如同藝術家插在每張作品鼻子位置的長而細的管子一樣,喚起了觀眾對類似呼吸、死亡、勃起、欺騙等情緒的感知。早期作品展示了相對多樣的形狀,這次展覽中藝術家更傾向於重復某些似曾相識的形式:由紙箱製成的又高又扁的青銅質感的厚板,好像有著與《2001太空漫遊》中的龐然大物相近的體量。可以看出格羅特雅恩不僅長期受到非洲和大洋洲面具的啟發,石碑、巨石、以及雙面祭壇畫亦對他有較深影響。展覽中由藝術家手工雕鑿的紀念物給人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源於這些造型使人聯想到智慧手機的輪廓。

除了有關擴展繪畫平面維度的探索和嘗試外,展覽中的作品更展現了藝術家對面孔的研究和關注。一些雕塑的特質——如對單純正面描繪的克制以及往復環繞式的觀看——使其繪畫作品中本已具有的寓言性變得更加戲劇化:仿佛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理解為擁有一張臉,正盯著我們看。在對作品正面視角和平面的大膽嘗試和關注中,格羅特雅恩更好奇的可能是,當雕塑被拉平成了繪畫,而不是繪畫變成雕塑時會發生什麼。一些厚板像墻一樣的被亂涂亂畫,另一些則像是將印象派風景畫或戰後抽象主義製成有著迷人色彩的3D版本。雕塑的青銅基座更是在顏料輕微氧化後加強了現代主義感(梵谷藍、加斯頓粉),亦如那些刻意被保留下來的紙板原本的波紋褶皺和裙邊。(文/ 丁思勤(Chinnie Ding), 譯/ 劉倩兮)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