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巨德教授
藝術簡歷:
1946年12月出生於內蒙古。1970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3年任雲南人民出版社美術編輯。1978年就讀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班,師從寵薰琴教授、吳冠中教授,198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
1994年出版專著《圖形想像》,該書1995年獲張光宇藝術教學獎,出版畫冊《劉巨德中國畫作品集》、《劉巨德素描作品集》、《劉巨德線描》,注重東西方繪畫及藝術生命精神比較研究。
1986年圖書插畫《夾子救鹿》獲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全國圖書優秀繪畫一等獎;美術片《夾子救鹿》1987年獲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金象獎;獲中國文化部、廣電部全國美術片優秀獎;1999年壁挂《靈光》獲文化部全國美展銀獎;水墨畫《魚》2001年入選百年中國畫展(1901-2000),1998年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白光落地》2005年浙江省博物館收藏;《荷塘》2004年桂林美術館收藏;《草花》2005年寧波美術館收藏;《向日葵》1993年被美國聖約翰大學收藏。
劉巨德説話很溫和,語調不疾不徐,但觀點鮮明、鏗鏘有力。上個世紀80年代,他因其插畫《夾子救鹿》廣為人所知,如今任教于清華美院繪畫係的劉巨德,已不僅僅是一位插畫畫家,他廣泛涉獵中國畫、油畫等,注重東西方繪畫及藝術生命精神比較研究,把中國傳統之“道”與現當代藝術之“器”與“技”融為一體,將物象的抽象之美盡顯筆端。曾經在插畫領域卓有成就的劉巨德現在依然保留著一顆天真之眼,這位來自內蒙與河北交界處偏僻山區的藝術家對於自然生命有一種天然敏銳的感知力,他在八九十年代曾畫馬鈴薯、桃子、魚、向日葵,結了籽的野花、野草,或者笨重的老山鞋、煙袋鍋、大瓦罐、大海碗。這些極盡普通的事物在他眼裏生出別樣的美,大凡真正的藝術家才會去偽存真。劉巨德受業于龐薰琹、吳冠中兩位藝術大師。龐、吳留學法國,並且都主張中西結合。受其影響,劉巨德也在中西結合中探尋適合於自己氣質個性的新途。他把西方現代藝術和中國傳統藝術進行對照,試圖在差異中找出其共通性。
藝術需要用生命體驗終極的思考
劉巨德:龐薰琹先生的藝術思想,為我的藝術創作可以説奠定了根基和取向。首先他告訴我,老莊思想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哲學,對中國藝術影響最大,學習和繼承中國傳統藝術思想首先要研究老莊美學;其次,他要求我們把中國傳統藝術做縱向比較的同時,與西方藝術做橫向斷代比較研究。工作量很大,難題很多,這是我多少年來一直做的事。
吳冠中先生用西洋抽象美的思想,剖析中國傳統繪畫,深入自然,發現、捕捉形式美,也給了我很大影響,幫助我深化了中西繪畫的比較研究。尤其是在立足本土、中西繪畫融合的藝術思考上,兩位老師不約而同的給了我相同的啟示:藝術的永恒與流變,相輔相成,藝術必須逆流而上,回到永恒的源頭,才能順流而下走向新的未來。
劉巨德:吳冠中對中國當代繪畫的思考,正是這個時代的象徵,中國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思想禁錮之後,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時代,禁錮對於開放是一種反作用力,中國人民以從未有過的喜悅迎接開放時代的到來,可以説吳冠中是當代中國繪畫面向世界的代言人,他的赤子之心和民族文化的情結是他與大眾血脈相連的根基,他的創新精神以及繪畫、文學的成就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處於這樣時代的公眾找到了他們在精神文化上值得尊敬和熱愛的藝術家,吳冠中不僅帶給他們別開生面的美的作品,還有文化的自信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感召力。他也是咱們美術界長期以來期盼以新東方藝術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劉巨德:實際中國傳統一直在進行中西融合,我老師龐薰琹先生就説過:“傳統就是邊傳邊統。”中國文化胃口很大,什麼外來文化都能消化,沒必要豎起來一道墻,藝術本來就像空氣一樣,屬於全世界共有。沒有不透風的墻,文化都會相互滲透。
現在中國繪畫越來越多元了,我希望將來再出現更多的藝術高峰,出現更多的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中西繪畫融合、本土文化重生,將永遠吸引眾多藝術家不斷探索,但永遠不會有最終答案,只能增加各種不同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