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絢麗青綠與清新水墨的融合--專訪山水畫家方駿教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06 11:38:2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方駿教授在自己作品前留影

上月底,一場名為《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 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以下簡稱《典藏•山水》)的藝術盛宴已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揭幕。作為參展嘉賓之一的著名山水畫家方駿先生,特地從南京趕來共襄盛舉。和他一起參展的還有另外15位國家畫院的同仁,他們均是當前山水畫領域各畫派的翹楚,聯手帶來了超過200幅高水準佳作。

盛會期間,筆者有幸採訪到了方駿教授。一個藝壇大家究竟是如何誕生的?且聽他娓娓道來。

方駿 信天遊 180x96cm

育人三十載 率真求個性

方駿老師祖籍安徽歙縣,但卻是在海邊小鎮長大的。同學中有一些鹽商子弟,他們的家中有許多藏書、古畫和碑帖。”方駿老師就是在這麼個“書畫飄香”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令我印象很深刻的,翻到過一本留學英國的同鄉前輩的一本畫冊,插繪的居然是我外婆鎮上熟悉的風景。”他為此癡迷、神往,這也許就是他熱愛繪畫的啟蒙吧。

據方老師介紹,他從中學就開始學畫,此後便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1965年,他畢業于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在其後的10餘年中,他並沒有因時局動蕩而放棄對藝術的追求。考取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至今。30多年來,方老師不僅自身筆耕不輟,而且也是桃李滿天下,參與本次《典藏•山水》大展的獨具風格的優秀畫家林容生老師便是他的高足。

從事藝術教育三十多年來,在教學上,一直堅持思想開放,尊重傳統,但不盲目因襲傳統。他要求學生學習前人,但不重復前人,師從老師,但不重復老師。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應該努力把它挖掘出來。在學生美術創作上有所突破,逐步建立獨自風格時,他會倍加鼓勵,同時也會感到非常欣慰。認為他們既對傳統有所拓展,也豐富了藝術審美。

方駿 煙水江南 138x68cm

青綠絢麗與水墨清新的融合

有人形容方老師的山水畫表現的是一種“詩意的棲居”,這其中的含義似乎是在形容一種生活狀態而非藝術品本身。其實,方老師本身就是一個富有“士大夫精神”的典型文人,骨子裏的那種恬靜和淡然造就了其獨特的藝術風韻。

方老師説:“文人畫興起之後,到晚明被推崇備至,末流文人一味‘水墨為上’,不知唐宋青綠山水畫也有古雅大雅的神韻,文徵明80多歲還畫青綠山水,提倡水墨的董其昌也畫過青綠重彩《晝錦堂圖卷》。”他潛心研究、探索把青綠山水絢麗的色彩與與水墨清新的韻致融合為一體,形成他獨特的山水風格。在此次參展的作品中,不論是描摹大自然出神造化的《雲山四季屏》,還是首次示人的4米長卷精品《秋江雁字橫》,都充分展示了兩種技法水乳交融的別樣境界。

為了更好地體驗大自然,方老師每年都會帶學生去各地寫生,學生收穫頗豐,他也樂在其中。“我的作品不是單純地再現自然,而是根據多年積累下來的素材,將它們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在他的眼中,這些山水並不是呆板、枯燥的,而是情趣盎然、活靈活現的。“宋人提出,山水畫應該可居、可遊,這不僅是説山水畫可以給人以視覺上的賞心悅目,更是突出了它因境界而給人帶來的深層次的愉悅感。”方老師的追求就是把這種內化的情緒通過外在的筆墨渲染開來,再將這種帶有“人文氣”的情調植入觀者的內心。

方駿 雲山佳處 34x101cm

詩畫互動 嘗試新風

在採訪的過程中,方老師一直在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山水畫創作中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畫好山水,一定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基礎和良好的文學功底。古人常説:詩書畫印,四位一體。且不説書與印,很多時候,詩和畫根本是分不開的。這就好像説好詩都有‘詩眼’,也就是讓詩真正能打動人的那個詞;而‘畫’也是有‘畫眼’的,也就是常説的‘點睛之筆’,凝聚了整幅畫的靈魂之所在。”反映在方老師的畫中,既有山川屋捨得全局視角,也有一步一景的點滴細節,無一不是他文人氣度的神妙再現,無一不是其大家風範的最佳注解。

在談到參與此次《典藏•山水》展時,方老師很感謝中國國家畫院以及國展美術中心,“能給我有這麼好的一個展示平臺。”據悉,此次方老師參展的精品除了以上提到了兩幅精品之外,還包括了其他8幅作品,其畫面精緻,技法高超,皆為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山水上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