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朱軍繪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19 13:03:4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由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畫學會共同主辦的“杜蘅情懷——朱軍繪畫作品展”于5月17日下午15時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朱軍,中央電視臺播音指導,《藝術人生》欄目製片人、主持人。連續十八年主持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及2008年奧運會閉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閉幕式,新中國成立45、50、60年等多臺國家級重大文藝演出活動,是全國觀眾最熟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之一。

2014年5月,對於剛剛過完50歲生日的朱軍來説,確實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23屆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星光獎授予《藝術人生》“優秀欄目成就獎”,而今天朱軍又將飾演人生中另外一個嶄新的角色——畫家,而屬於這個身份的舞臺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序幕。

此次的參展作品都為朱軍近年所作,包括人物、花鳥兩個系列。人物畫以西藏風情人物為主,這是他在西北生活多年內心感受的表達,其中《康巴一家人》更是他對和諧社會以及中國夢的寫意,人物眼神中無不表達出對未來生活的嚮往。花鳥畫是他對傳統中國文人畫的繼承創新。同時朱軍還臨摹中國優秀的傳統作品如八十七神仙卷、永樂宮壁畫、敦煌壁畫等。

朱軍説,“大家都知道我拿話筒30多年了,其實大家不知道,我拿畫筆已經四十多年了”。當年,少年朱軍的“中國夢”根本不是上電視,連主持人是做什麼的都不知道,那時的夢想正是今天才拿起的畫筆,他在自己畫冊的後記中寫道:“那是一個不會多談夢想的年代,畫畫至多就是個花錢又不討喜的愛好,比起將來可以家養戶口的數理化,畫畫就是頑童的塗鴉,當畫家是無知少年的癡人説夢。然而,放棄夢想實實在在的生活並沒有使我太多的難過和遺憾,那個年代,參軍找工作是正常和堅定的選擇,即使做了一輩子單簧管演奏家的父親,在生活的重壓之下也不能多談夢想。在他心裏原本神聖的藝術也就是實實在在的工作,相信只有在舞臺上某個音符吹響的瞬間,暗涌著不為人知的激情。幸好,這激情隨著血脈潤物無聲地遺傳給了我,並一直滋養著我的人生。”五十歲還能繞回來尋夢,有人覺得這是一種“名人”才有的幸運,其實背後的努力是鮮為人知的。

2008年,朱軍拜范曾先生學畫,當時繪畫還比較稚嫩的朱軍之所以可以拜在名師之下,范曾看中的並不是朱軍的“畫技”,而是那種鮮有的“靈”和肯下苦工的“笨”,這種靈與笨也正是朱軍主持《藝術人生》成功的秘訣,14年的《藝術人生》閱人無數,千余位中外藝術家做客,留下了珍貴的人生箴言,節目不僅僅娛樂耳目,更愉悅了人心,朱軍在臺上,見證了一切的發生。也“截留”了那些嘉賓留下而觀眾帶不走的“剩餘價值”,正是這些經年累月的積澱成就了一個豐盈而充沛的人生。

朱軍的多幅作品應邀參加各類書畫展,作品《素裝鐵骨品自高》入選由中國文聯主辦的當代著名畫家“梅花賦”梅花主題大展,作品《印象雲南》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多彩貴州、七彩雲南”中國美術作品展,作品《高瞻遠矚》參加“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書畫展,並被人民日報選登。“杜蘅情懷——朱軍繪畫作品展”展出作品所呈現的不單是朱軍淺學繪畫的技藝,還飽含著朱軍對繪畫誠意的表達和五十年人生的思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