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中國當代藝術圈為什麼沒有遊擊隊女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10 13:24:30 | 文章來源: 藝術新聞

遊擊隊女孩在1989年創作的海報:“女人一定要裸體才能進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嗎?”

1989年,一群活躍在紐約藝術圈的女藝術家聯合起來,揭露這個行業裏的男性至上主義和畫廊、美術館對女性藝術家的歧視。她們自稱遊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面戴橡膠制的大猩猩面具以掩蓋自己的身份。她們的想法是,若人們不知道她們是誰,就會認為她們的發現是客觀的,而不會把她們看作惱羞成怒的失敗者去懷疑。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名遊擊隊女孩,而她們是誰,則引人産生無限猜想——她們或許是剛從藝術院校畢業的無名小卒,也可能是辛迪·舍曼那樣的知名藝術家。

但遊擊隊女孩的重要之處不在於她們是誰,而在於她們發現了什麼。她們收集了各大畫廊旗下藝術家中女性藝術家所佔比例的數據——至多不過10%——並將這些發現印在巨幅海報上。她們在夜深人靜時跑到蘇荷區的街上,把這些海報張貼在了紐約重要的畫廊櫥窗上。很快,由於羞于她們所揭露的事實,這些畫廊也開始提高其所代理女藝術家的比例。

美術館也未能倖免。一次,遊擊隊女孩在紐約的公交車上拿出了印有“女人一定要裸體才能進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嗎?”的廣告,這句口號被打在安格爾1814年的傳世巨作《大宮女》(Odalisque)的畫面上。顯然,美術館收藏品中的裸體人物85%都是女性,而女藝術家卻只佔5%。

女性主義的缺席

若中國的女藝術家中也出現“遊擊隊女孩”,對中國藝術圈來説會意味著什麼呢?在對大量北京和上海的女藝術家的採訪中,我發現她們很少有人把自己歸類為女性主義者,更幾乎無人認為政治運動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但事情就是這樣——上海雙年展有多少女性藝術家參展?即使是2013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呈現的最具冒險精神的“ON | OFF”展覽中,也只有8位女性藝術家,而參展個人和團體的總數是50人/組。

不幸的是,中國的女藝術家們不但很少有女性主義藝術運動,而且,她們在陰柔氣質與藝術品質上還抱著老一套偏見,她們責備自己的女性身份,甚至歸咎於自己的作品,誤認為缺少機會的原因在於自己的作品尚未得到普遍認可。一些女性藝術家告訴我説或許她們的作品太過於女性化或者不夠嚴謹——這都是我在這場影響了西方藝術世界的女性主義運動之前所聽到的美國女藝術家們的理由。還有一些人告訴我,如果畫廊和美術館“被迫”展示女性藝術家作品,則可能降低展覽的品質。這也是以前美國人的一個藉口,直到人們發現,參展女性藝術家的增多是提高而非降低了展覽的品質,才推翻了這種看法。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早在1970年代,西方的女性藝術史家就看到了這個問題。批評家琳達·諾克林(Linda Nochlin)甚至寫了一篇題為《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的文章,她發現教育和經濟能力的缺乏是女藝術家的絆腳石,但即使女性克服了這些困難,由於策展人與歷史學家思想的狹隘,有天賦的女性藝術家不被認知和褒獎仍然是真正問題的所在。究竟有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不是個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評判女性藝術家的恰當標準,並幫助她們成為“偉大”藝術家。

對於仍未意識到推動女性藝術家責任的中國藝術圈來説,諾克林的文章意味深遠。實際上,這個問題發端于藝術院校,因為學生們在藝術史課程中了解到的女性藝術家少之又少。他們被灌輸的印像是女性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沒有扮演什麼角色,女人本身的問題在藝術創作中無關緊要。

當然,也有例外。林天苗和尹秀珍是同代人裏最傑出的兩位女藝術家。最近,林天苗在紐約亞洲協會舉辦了回顧展,她的多媒體藝術創作為眾多女性藝術家鋪平了道路,她的作品結合了攝影與盤絲、刺繡等物,是創新與傳統手工藝的完美平衡,再次肯定了“女紅”的力量。同樣,尹秀珍將找來的衣服縫在一起,蓋在電樞外面,精心製作了各種物品的大型軟雕塑,從機場傳送帶到大眾牌公交車都涵蓋其中。她對普通衣物的回收利用與中國的紡織品市場以及二手服裝在全球經濟中的迴圈都有相似之處。

任重而道遠

但非常可怕的是,林天苗和尹秀珍都不幸地成了表面主義做派的受害者,她們被扔進大量魚龍混雜的群展,似乎只為了證明中國至少還是有幾位女性在做藝術的。她們的在場並不能改變她們那一代藝術家幾乎全是男性的事實,也無法改變是男性藝術家成功登上拍賣市場的頂峰並擁有大量國際展覽機會的事實。這樣的表面主義剝奪了她們本應擁有的地位——不管在男性群體還是女性群體中,她們都應是中國最優秀的藝術家。

在更年輕的一代中國藝術家裏,曹斐無疑是最知名的一位,她獲得了古根海姆美術館素享盛望的年度HUGO BOSS 獎最近一屆的提名。她的作品使用了先進的技術,讓人難以用“過於女性化”的理由去否定她。此外,陸揚創作的動畫作品深受科幻電影與電子音樂的影響;影像藝術家馬秋莎和方璐的影像敘事裏探索了對女性的傳統表現。梁遠葦和胡曉媛的作品讓人想起中國絲綢的圖案,或許會被認為更“本土”,但她們的創作過程凝聚了極強大的專注力,這樣的作品令人尊敬。

在走向藝術成功的道路上,若她們與其他中國女性藝術家知道自己並非是在困難面前孤軍奮戰,會是件好事。全世界的女性藝術家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在遇到反抗之前,西方世界對此幾乎沒有做出什麼改變。而且,即便在女性施加壓力之後,也沒有什麼永久性的改變發生。女性藝術家一直以來都需要不斷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抗議那些沒有為女藝術家提供足夠展覽機會的美術館和那些低估她們作品價值的畫廊。常有中國的女藝術家説,她們覺得沒必要使用這些手段,但也許實際情況是她們不知從何開始。所以,我建議她們去看看遊擊隊女孩——她們仍然存在,並運營著自己的網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