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曾説,在世界各民族當中,中國人和法國人在氣質上非常相似,特別是在藝術和文化方面有很多共同的東西。
在2014年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一場名為“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的藝術展在京城展開,中法40余位當代藝術家展現了各自創作的新貌,讓兩國藝術家從遙遠的相互遙望和想像,發展到面對面地進行文化凝視和欣賞,進而到肩並肩地切磋與合作。
先鋒與內斂的對話
上世紀初,隨著大批中國留學生赴法國學習西方美術,法國藝術對中國産生直接影響。在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裏,中法兩國的視覺藝術交流更加豐富,但將中法兩國當代的著名藝術家放在同一個空間,進行展覽和交流卻一直沒有大規模的嘗試。“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呈現了100多件油畫、版畫和雕塑作品,是近百年來最大規模的兩國當代藝術作品同臺展。
此次參展的中國藝術家有:白明、朝戈、楊飛雲、郭潤文、段正渠、王以時、王文明、譚平等;法國藝術家有帕特·安德海雅、雷米·阿融、讓·卡爾多、皮埃爾·卡融、克裏斯蒂娜·讓等。展覽整體展現出在源頭上都受過歐洲現代派的哺育,在面貌上又呈現出多元個性和清晰分野的中法藝術。
法國從來都是先鋒藝術和思想的發源地。此次展出的法國藝術家作品,專注于愛、欲、生、死、自由等永恒主題,大膽表達對生命的體驗和冥思。帕特· 安德海雅的《樹榦》等作品,通過借鑒、引用和調試想像力裏的奇妙元素,創造出一個個由女性主導的,充滿暗示和挑逗意味的空間。藝術家雷米·阿融的油畫用元素間複雜的比例和精微的色調揭示出某種異乎尋常的哲學。
相比而言,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更加內斂。自然、人物或繪畫本身是他們思考的對象。孫家缽的雕塑以極富表現力的形式語言講述孤獨、動人的人類故事。朝戈的《星辰》、《光》等作品充滿了對人性的關注和知識分子式的憂慮。段正渠的《讀書》、《梳粧》等作品,將超現實主義和陜北窯壁的生活景致相結合,顯得肅穆、莊重而純粹。此次參展的大部分中國藝術家,都曾赴法學習油畫和雕塑,了解西方文化的發展軌跡,借鑒西方繪畫本體的語言技巧,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立足於當下的碰撞
“這個展覽不是一個歷史的、過去的展覽,而是真正立足於當下、當代的藝術交流和文化碰撞的展覽。”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説,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在改革開放的時代,用他們傑出的智慧,他們向西方藝術經典學習的心得,尤其是他們創新的理想,在中國畫壇和世界畫壇造成了廣泛的影響。同樣,參展的十幾位法國藝術家,也很好地體現了法國當代藝術的獨特性。兩國當代藝術能夠這樣在同一個空間裏展示,讓大家能夠最直觀地加深對中法友誼的認識,加深對兩國藝術的理解。
作為參展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教授朝戈認為,此次中國藝術家能夠拿出自己比較珍貴的作品和法國藝術家交流,中國藝術家可以從法國藝術家那裏學到令人興奮的理解力,同時法國藝術家對中國的藝術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鏡子,實現了可貴的、直接的交流。
法國藝術家協會主席、法國藝術家代表雷米·阿融亦表示,自己一直想促進中法兩國畫家的學習溝通。“中法兩國藝術家共同參與展覽,這是一條開放式的道路,‘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是這條道路上的第一步。藝術的復興將源於藝術家的心靈和藝術家的意識,藝術家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肩負起在這個領域的使命和責任。”
連結: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
“ChiFra”是英文中國(China)和法國(France)兩個詞的首三字母的結合,象徵著中法間的友好情誼,中法文化的認同、交流和理解。“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首展于去年10月在法國香榭麗舍大街舉行,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兩萬多名觀眾,7大本留言簿上寫滿了160多頁留言。“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2014年將在中國的多個城市巡展。中國巡展首站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結束後,將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和重慶美術館等各主要城市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