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巴爾提·卡爾:輕罪》將於上海外灘美術館呈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0 14:09: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巴爾提•卡爾個展《輕罪》將於2014年1月11日持續至3月30日在上海外灘美術館展出。作為當代畫家與雕塑家,卡爾過去20年來的創作涉及現成品、極簡主義、抽象主義(通過重復的手勢和形式)、神話與敘事的不同傳統。這場為上海外灘美術館及其相關環境和文化歷史而特別規劃的展覽濃縮了卡爾自21世紀初至今長達15年來的創作,力圖綜合呈現其持續演進並錯綜複雜的世界觀。這也將是藝術家在亞洲的首次重要個展。

美術館的全部六層空間都將作為展廳,貫穿藝術家創作生涯主線的語言、觀念與作品將在本次展覽中得到全面呈現,其中包括在當代藝術與批評界備受關注的人類與動物間的複雜關係,及由此衍生出的混種、變形與倫理問題;抽象與具象之間的聯繫;關於他者;性別政治;全球化與世界主義;以及最終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與文化生産者意味著什麼。此次展覽還將包括兩組特定場地的定制裝置,一件如同“皮膚”一樣在概念及物理意義上覆蓋了美術館宏偉的北立面,另一件貫通了美術館兩層展廳的空間。這些建築性的介入如鏡面映射出卡爾對“額痣”這一媒介的運用;“額痣”如他者的載體,是為裝飾並活化關注的靈物,使人沉浸而又朦晦于對它的凝視。

對卡爾來説,關於身份的核心問題(如身體、性別、語言和動機)與作為一種存在的、審美的、生物性的和道德的喻義的表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卡爾重要的攝影系列“混種”中的諸多作品(均創作于2004年),如《獵人與先知》、《巧克力松餅》、《天使》、《家庭肖像》與《雞毛撣子》所創造的女性形象處於一種單調的家庭生活和猛烈的幻覺效應之間的閾限狀態,如後期製作的圖像——半人半獸——既誘魅又端莊,既跋扈又忍耐,既像是與她們所被賦予的角色達成了某種共識,又津津樂道于她們的表裏不一和多重個性。身體的詩學揭示了卡爾對於熵量、變異與轉換的興趣,一如見證了人類與動物的相似之處。卡爾基於動物的作品系列,包括《輕罪》(2006年)、《皮膚講的不是自己的語言》(2006年)與《沒有可分配的原因》(2007年)可能共同構成了德國藝術史學家Benjamin H.D. Buchtel所説的“一種離奇壯觀的出類拔萃的體現”。卡爾不斷探索荒唐、意外、把戲,身體力行地實踐其作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的核心意義,並通過藝術與世界構建聯繫。

卡爾有言,“如果我能重新選擇我的藝術事業,我想我會成為一名極簡主義畫家。我熱愛的所有藝術都來自簡約的傳統——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是個極多主義者!” 儘管卡爾對媒材、感性、方法與主題的運用豐富多樣,但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卡爾還是學生時所創作的早期繪畫作品已然開始頻繁使用重復的圖案與符號。卡爾自1990年代初在新德里定居、工作,她在這座大都會的中心所經歷的一切,使其創作展示出一種對數量的癡迷,對尺度的微妙理解,及對如戲人生與當代生活的溺愛。此外,其創作實踐還有反覆出現並消失的週期性特徵,包括如猿猴的形象,以及對語言本身的雙關語、層聯和聲調的高度和諧、靈敏的把握,正如卡爾為作品所取的名稱那樣,耐人尋味。

上海外灘美術館此次展出20件精選之作,包括雕塑、極富盛名的“額痣”畫、攝影、特定場地的定制裝置,以及基於2007年的“額痣”雙聯畫《靶心女王》演繹而來、由多幅大型“額痣”組成的室外壁畫。部分作品有幸從國際著名的私人收藏家與公共機構借展,部分則是全新的委約創作。 本次展覽由常駐孟買的藝術史學家、古根海姆博物館特聘策展人桑蒂尼•寶達策劃。展覽將同期出版一本學術性圖錄,書中將包含三篇由國際知名藝術史學家、批評家與策展人特邀撰寫的文章,及上海外灘美術館展覽作品及現場全景記錄圖片,附藝術家的履歷與展覽記錄。一系列教育和公共項目將緊隨展覽開幕式展開,並貫穿整檔展期。

關於藝術家

巴爾提•卡爾 (Bhakti Cher) 1969年出生於倫敦,1987至1988年就讀于英國米德爾塞克斯理工學院,1988至1991年就讀于英國紐卡斯爾理工學院。自1990年起,卡爾參加了大量國際展覽,她近年的個展包括:南韓首爾國際畫廊(2013年)、印度新德里Nature Forte畫廊(2013年)、英國倫敦帕拉索爾當代藝術聯合基金會(2012年)、美國佐治亞州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2012年)、英國蓋茨黑德波羅地當代藝術中心(2008年)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