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徐冰《背後的故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間美術館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20 11:03:0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左起:楊心一(Ph.D., 美國康奈爾大學藝術史係博士)、徐冰(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周翊(中間美術館藝術總監)

2013年12月14日週六下午,由中間美術館、靜恩德凱、美國康奈爾大學新媒體藝術檔案館聯合主辦的“徐冰《背後的故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中間美術館順利舉行。

此次研討會由美國康奈爾大學楊心一博士擔當主持,另邀康奈爾大學Timothy Conway Murray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Daniel Herwitz教授、西班牙穆爾西亞大學Miguel Angel Hernandez Navarro副教授和台灣東華大學林徐達副教授,就徐冰《背後的故事》系列作品進行研究探討。徐冰老師作為嘉賓出席,並在開場前做了簡短的發言。

首先,Timothy Conway Murray教授發表了名為“在創新的迷霧表面:徐冰的檔案活動,或曰從事美學”的演講,他認為徐冰一方面使觀眾欣賞到傳統技法與參照物令人著迷的轉變,另一方面堅持植根于亞洲與西方繪畫傳統中的非質料性文化的前景。

Daniel Herwitz教授的研究題目為“過去鮮活的自然”。他認為徐冰的創作提出了“本真性”(authenticity)的問題,並通過表現虛幻性與本真性的比照來體現,成功實現了當代藝術與中國傳統風景畫之間的對話。

Miguel Angel Hernandez Navarro副教授發表的話題是“開放的傳統:《背後的故事》的時間異質性”。他認為徐冰的作品在對時間的反思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作品讓我們清楚地觀察到異時性在多種多樣可能方向上的意義。他還認為徐冰《背後的故事》是作為技巧和媒介的聚合而被構造的,“後媒介性”得到了具體的呈現,創新出一種衝突中的新媒介並實現了對其他媒介的顛覆。

最後發言的是林徐達副教授,他的論題是“山寨與倣真:《背後的故事》作為後現代精神分裂式諧擬”。他認為《背後的故事》不同於《天書》隱藏著顛覆既有認識的企圖,而是帶上一層面具使隔離出前後臺的不同察覺經驗。

本次研討會是2014年初將在中間美術館舉辦的“《背後的故事:富春山居圖》研究展”系列活動中的學術項目。屆時將展出《背後的故事:富春山居圖》這件《背後的故事》系列中的新嘗試,將該系列作品在規模、概念和手法上作一次新的推進,同時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梳理並展出有關該系列作品自2004年至今的歷史文獻。

左起:周翊、徐冰、Daniel Herwitz、楊心一、Timothy Murray、Miguel Angel Hernandez Navarro、林徐達

左起:密歇根大學Daniel Herwitz教授、康奈爾大學Timothy Murray教授

藝術家徐冰

楊心一博士主持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嘉賓席

現場

西班牙穆爾西亞大學Miguel Angel Hernandez Navarro副教授發言

聽眾在現場提問

台灣國立東華大學林徐達副教授發言

密歇根大學Daniel Herwitz教授發言

康奈爾大學Timothy Murray教授發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