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2013年全國美術館年會在山東美術館召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16 14:10:1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由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山東美術館承辦的“2013年全國美術館年會”今日在山東美術館新館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美術館的社會角色與公共文化服務”。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主任范迪安首先做了一個2013年的工作報告,隨後回答記者提問。

提問:您提到經典的作品在館藏中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美術館收藏方面的經費相對博物館還是差一點,關於美術館館藏這方面您有什麼建議?美術館應該收藏一些什麼樣的作品?

范迪安:藏品是美術館的立館之本,沒有好的藏品,美術館只能淪為展覽空間。而今天我們的社會發展,嚴格來説不缺展覽空間,畫廊啊、藝術區啊,還有很多商業大樓,裏面都有展示藝術品的地方。美術館的意義在哪呢?就是保存經典,就是保存我們民族文化的遺存。今天的優秀美術對於未來來説,就是重要的文化遺産。怎麼擁有所謂中華文化的自豪感?美術作品是以實物的形式來流傳後世的。試想今天看到歷朝歷代的名家字畫。所以我們今天美術館的收藏就是公共收藏。現在民間的收藏仍然是方興未艾,山東更是一個民間收藏的大省,但民間收藏雖然保存了作品,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為公眾共用,只是一個小眾範圍、私密範圍的一個欣賞,不是一個大眾的欣賞。只有美術館的收藏才能變成公共資源,能夠為大家來欣賞,尤其對一些重要、經典、代表作品的收藏,更是美術館要做的事情。

這是另外一個話題,老百姓今天有看畫的去處了,但是還希望看到好畫名畫,看到名人佳作,看到經典作品,因為經典代表著一個時代文化的精華,他散發的資訊的力量是更加強盛的。我們中國人都知道,千辛萬苦跑到巴黎不就是想看看盧浮宮的三傑嗎,就是想看看《蒙娜麗莎》怎麼樣代表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一種思想進步和精神追求,一種衝破宗教束縛的新的現代的人民的情懷,還有他藝術創造上的新的水準。所以這些作品應該放在美術館。

所以我急切的呼籲,各級政府應加大力度支援美術館收藏,這是為社會、為公眾積累財富的最有效的途徑。美術館收藏的價格總體來説是不以市場價格為依據的,更多的是靠美術家、創作者或者作品的擁有者對美術館公共文化價值的認同,把作品支援給美術館,而美術館也有責任使這些作品能夠流芳百代,為他做好保管,甚至修復,為他每一次的出場進行裝裱。這些投入都不是一次性買賣的價格投入能夠維持的。我經常對藝術家和收藏家説,你把最好的畫給美術館,美術館給你的畫最好的待遇,經常拿出來展,讓你的作品發揮作用,藝術家的知名度也提高了,還送到國際上去展出。

現在總體來説,政府在美術館收藏上的投入太少,所以我呼籲要改變觀念,要看到這才是一本萬利的事情。《父親》這件作品當時被美術館收藏過來只支付了四百塊錢的材料費,今天他值多少錢,這是我們國家一個永恒的文化財富。所以今天的收藏,尤其是美術館的公益機構的收藏,都是文化的積累,文化的增值,不僅是保值。

提問:《父親》被譽為中國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此次是作品首次到省級美術館展出。展出這幅作品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如何看待《父親》這幅作品的意義?

范迪安:通過山東美術館這個嶄新的窗口,向觀眾彙報這些年來全國美術館界在策劃、學術研究、藏品積累方面的進展,全國各美術館在山東美術館能夠有更好的彰顯學術特色的機會。中國美術館考慮到這個項目的重要性,從今年的獲獎作品中選擇了一批重要的作品,《父親》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件,還有孫濨溪的《天安門前》,這些都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代表。

羅中立的《父親》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一件重要的美術代表作,也是羅中立的成名作,當時他作為川美的研究生,在畢業創作的時候創作的。這件作品很好的反應了農民的生活和命運,父親的形象既有中國農民紮根土地、勤奮耕耘的人生寫照,同時也有80年代農村剛開始變化的現實,更重要的是這件作品的藝術性非常強,它採用寫實主義來描繪的。

80年代初,中國剛從文革美術中走出來,人們對真實的情感特別有強烈的呼籲,《父親》這件作品是80年代在藝術上反映真誠、呼喚真誠的一種精神的象徵。在美術上,通常把這種作品稱作鄉土寫實主義,但《父親》的意義既是鄉土的又是超越鄉土的,它成了一個時代人們精神的一種寫照和寄託。羅中立當時還十分年輕,他很大膽的在藝術上探索,在油畫的造型上採取類似照相的手法,非常深入的刻畫了人物的形象,許多細節,包括質感,為我們留下了中國農民的一個永恒性的形象。他把這樣一個農民的形象命名為父親,我想也是對我們父老鄉親的一種精神的致敬。

提問:十藝節期間,山東邀請到一些畫家來擔當志願者,您對美術館志願者的現象有什麼看法?

范迪安:非常好。藝術家不僅要在工作室進行創作,還要走進公共空間,行使藝術家的一種公眾文化的職責。國際上有許多大家名家經常走近公眾,比如文學獎通過舉辦沙龍、簽約活動等跟公眾見面,美術家在美術館的空間裏向觀眾講解自己的作品,和觀眾進行交流。很多觀眾説了,現在到美術館是見物不見人,觀眾現在希望既能見物又見人,如果藝術家能夠親臨現場跟觀眾都有交流,會極大的提升藝術家在公眾中的完美形象。而且,由藝術家自己來講述自己的藝術,是一種最好的讓人理解藝術的形式,所以我們特別提倡,在美術館的志願者的隊伍中,有藝術家的身影。

提問:山東美術館是十藝節時期正式開門納客的,這是第二次舉辦全國性的展出,您對山東美術館的評價如何?

范迪安:山東美術館的建成,既是十藝節的成果,更是全國美術館界特別欣喜的一件大事。這個美術館的建設水準上實現了現代性、國際性的高標準,使得中國美術館的硬體建設提高到一個時代的高度。山東美術館不僅為山東人民帶來一個欣賞美術的新的家園,而且能夠更多的展示交流全國的優秀美術創作,包括開展國際交流,提供了新的平臺。

山東美術館開館以來,一方面趁著十藝節的東風舉辦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的大展,一方面開展了許多公共教育和推廣的活動來吸引公眾走進美術館,走近優秀的美術作品。我幾次來都看到觀眾絡繹不絕,各個階層,不同群體的觀眾都紛至遝來。我想,我們的經濟生活現在越來越豐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已經越來越突出的表現為對審美文化的需求,也就是要更多的提升自己的審美趣味、審美水準,更多的了解不同的美術的風格和樣式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構成。特別是從美術創作的創造性裏面來感受創新的價值,來喚起我們創新的追求,所以美術館在營造審美文化的家園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山東美術館一方面通過舉辦全國性的的重要展覽來為自己熱身,另一方面開展許多活動來吸引觀眾,這是一片可喜的現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