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中國夢》2013威尼斯當代藝術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11 14:02:2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展現場

 

文/陳晨

11月的威尼斯已經進入初冬,周邊地中海氣候的影響使這裡絲毫沒有冬季的感覺,遊客依然推推嚷嚷,世界各地的聲音連續不斷。21日下午17:00左右我順著人群來到位於Giardini船站附近,一座有近百年曆史的威尼斯原居民樓下-卡斯特羅925號的藝術空間,它與著名的綠園城堡威尼斯雙年展的主展場、諸多國家館比鄰相肩。這裡正在舉辦的是來自中國北京貳壹零貳藝術空間主辦,張瑋先生、Luca先生共同策劃,三位年輕藝術家崔誠、劉偉、崔樂根參展的《中國夢》—2013威尼斯當代藝術展。展廳門口的海報設計給人的感覺既熟悉又陌生——讓人眼睛一亮,某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

此刻展廳內、外已經到處是來自不同國籍的觀眾,展廳外部空間四週的墻壁挂著藝術家崔誠與劉偉合作的攝影作品《城市夢》,攝影作品雖然大小不一,可是佈局相當講究、錯落有致,充滿變化與靈氣。每一件作品都是橢圓型構圖,內容呈現清一色朦朧感的城市景觀,很顯然不是簡單的現實記錄,因為藝術家的每件作品中都會有一條或幾條繪畫出來魚兒,以超現實的方式溶于城市風景之中,有幾件作品非常精緻並且還有幾分幽默感。帶著幾分疑惑採訪了兩位90後的藝術家。“我們的作品中表現的是我們對現實中空氣污染現象嚴重、空氣品質下降以及我們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的關注。每個時代都有它無法逃脫的厄運,現在我們遇到了霧霾,控訴、憤怒、不滿都沒有用,我們只能是靠自身去凈化它,這次我們付出的代價等於是慢性自殺。畫面中的魚也是代表了我們自身,90後的我們面臨著一種迷茫,游離在看不清摸不透的環境中,這種環境讓我們之間就像是隔了一層紗 隔了一層霧霾”。

同時他倆解釋道“畫面的魚兒是他們借用八大山人作品中魚的形象,直接移植到現實的城市霧霾環境中。為了這個展覽我們下了很大功夫到處拍照,去了不少城市,在作品語言推敲上精益求精。當然也知道我們自己作品不夠成熟,可我們非常想出來與他人交流,尤其像威尼斯這種世界城市”。我只能感嘆今日中國90後年輕人的強烈心裏衝動和與世界接軌的急迫願望。

展廳裏間正面墻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件極具東方神韻感的漆藝繪畫作品,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高級海洋綠的色調,畫面機理由多種大小不一、變化莫測的又充滿激情涌動的螺旋紋組成,不自覺的會讓人聯想到從高空中俯瞰激浪疊起、視野開闊、多情浪漫的地中海。我不知道北京景山公園著名九龍壁琉璃浮雕是否對這位年輕藝術家有影響。

此刻,幾位西班牙的年輕人在好奇的指著右側的一組葫蘆裝置作品,在議論著什麼。在眼睛平視位置,從墻體分別伸出三隻不同膚色的手,他們的膚色分別是白、黃、黑色三種色。白皮膚的手裏托著一個晶亮的藍綠色葫蘆漆藝,漆的表面機理處理的非常利落、乾淨。最右側黑色的手裏托著一個黃色機理的葫蘆,最奇怪的是中間那只黃皮膚的手,它的手掌表情是張開的,沒有任何物體。這是讓很多觀眾疑惑不解的,不明白藝術家如何構思的?帶著疑惑,我採訪了80後藝術家崔樂根。“我來自中國的天津,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係,在大學期間我開始接觸“漆媒介綜合材料”,它的豐富性和某種説不清的魔力,讓我進入到這個領域,一晃已經過去了5、6年。在這期間我進行了大量的藝術實驗,把各種可能的材料幾乎都試了一遍,過程中非常專注,甚至忽略了外邊世界還存在,家裏人也很不理解我,這和現實生存有何關係。

展覽的這件漆畫作品,我反覆實驗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過程中非常複雜,漆的特點很強既很粘稠、流動性很大,但它可以附著在多種材料上,可能性也變得很大,這件作品中使用了大理石粉、石膏粉、滑石粉等材料。我的創作思路從材料本身出發,先連接我的精神世界,再去對話外邊的世界。葫蘆裝置作品是給這個展覽空間量身定制的,因為我的雕塑專業對於空間感的要求很高,如何有效使用空間,這成為我首先要考慮的因素,而且威尼斯這個城市是個國際化很強去的城市,我的作品要與周圍有對話性。用不同膚色的手作為基座是希望與這裡不同的人群對話,讓他們了解我的作品。葫蘆在中國是吉祥如意、體現生命傳承的符號,電視劇《葫蘆娃》七兄弟的故事、神話傳説《八仙過海》呂洞賓的大葫蘆可以幫助他漂洋過海等,中國的葫蘆文化太多了.

三位年輕藝術家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看到他們幾個面帶喜悅、充滿朝氣、非常興奮的在為觀眾講解自己的作品,打心眼裏為他們高興。


藝術展現場


 


藝術展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