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歸·還——歸還藝術空間開館展拉開帷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09 16:50: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現場

2013年12月7日下午4點,歸·還——歸還藝術空間開館展在重慶市四川美術學院虎溪校區開幕。此次展覽由崔付利擔任策展人,“兩江學者”張強擔任學術主持,批評家何桂彥、尹丹擔任特邀批評,著名批評家王小箭、陳默,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黨委書記楊茂森等出席了開幕儀式。

“歸”旨在回歸社會現實,回歸生存語境。我們無法離開身處其中的社會現實,藝術創作不是閉門造車,雖然它基於藝術家的觀念預設,但觀念來自於藝術家主體對現實的體驗與感知,哪怕這是一個蕭瑟、淩亂、病態的現實。關注當代現實的生存狀態,關注當代人們的生存環境、心理變化,向當代社會發問、提出質疑,作為當代社會的個體存在,藝術家必須立足現實的生存語境。當然,作為藝術家的特殊身份和社會角色,我們的方法意識要求我們必須回歸到藝術史的脈絡之中,展開對藝術本體語言的有效性挖掘,甚至回歸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

策展人崔付利在開幕式上發言

“還”則是注重還原藝術家的自我意識,個人經驗。消費主義、娛樂文化的盛行已使得個體“自我”意識逐漸模糊甚至沉潛,大眾的生活方式、思考方法日趨同質化。作為藝術家,尤其是青年藝術家,應該具有明確的態度和堅定的立場,還原自我的個人排他性,拒絕同化和平庸。反應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在逐漸摸索並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範式、表達方法、個人風格,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確立自己的問題意識和方法意識。

批評家陳默在開幕式上發言

策展人崔付利認為,欣賞一件作品不應被繪畫平面所承載的視覺符號所吸引,這樣會忽略作品作為一種圖像載體的物質性存在,這就無形中消解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獨立空間,甚至可能抽離了作品中包蘊藏的時間敘事性因素。還原藝術作品的獨立空間,也不僅停留在一種物理空間的層面,更要建構一種橫向與縱向交織的維度,捕捉“歷時性”的動態和“共時性”靜態的重合,追求作品中所承載的集體經驗和共同記憶,同時又發掘藝術家個人經驗的主體痕跡。

出品人鄒方秋靨、學術主持張強、策展人崔付利合影

此次展覽邀請了郝建濤、胡柯、梁冰、舒靜、王春黎、王婷婷、張婕、張宇飛、張振學九位藝術家參展,其中有繪畫、雕塑還有裝置作品,並且多為藝術家的最新作品。策展人崔付利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夠呈現出我所強調的藝術作品的多樣性獨立空間。但還原作品的獨立空間,並不僅僅涉及作品的物理空間,其中包括媒材本身、呈現方式、觀看方式,還希望歸還藝術作品背後所隱藏的真實,豐富的社會、文化以及政治空間。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夠通過此次展覽呈現出藝術家在這兩種空間轉譯過程中不同的個人方式。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