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矢控"原弓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1 10:56:0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11月19日,廣東美術館舉行“矢控——不穩定目標之平衡”學術研討會,討論由高嶺主持,廣東美術館館長羅一平、北京大學教授彭鋒、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王端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顧丞峰、中山大學教授楊小彥、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林、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皮道堅、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曉峰、湖北美術館副館長冀少峰、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魯虹、皇城藝術館執行館長李振華、四川大學講師魯明軍、廣州美術學院教師陳侗、美術評論家楊衛等專家參與了討論。會上,專家們圍繞“藝術媒介之間的聯繫”、“藝術空間策略”等話題展開了討論;“矢控——原弓作品展”同期開幕。

作為當代藝術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始終以“當代藝術”為主要的學術道路,除了確立自身的“當代性”視角外,還不斷謀求當代藝術與公眾的互動關係。此次,舉辦“矢控——原弓作品展”和學術研討會,旨在通過多層面的交流活動使“當代藝術”與廣東美術館這樣一個具體而又特殊的現代性實驗空間發生切實的關係。

“矢控——原弓作品展”採用節點式、漸進式的展出方式,展覽的三組系列作品——“祥雲”、“矢控”和“關係”,是分開進行展出的。這種靈活創新的“流動性創作模式”在學術研討會上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廣泛討論。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皮道堅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到現在進入了新階段,用政治的術語叫“進入深水區”,從藝術上可能有新的反映,中國的藝術會出現新的面貌。原弓等人的藝術就代表著一個新的時代,意味著中國新藝術的又一個開始。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林認為原弓的作品很多時候是一種情景邏輯現場的發揮,這一點對於當代藝術來説是一種非常具有創作力的典型表現。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重新調節和介入現場個人的感性,而這個感性本身是具有文化身份的。也就是説,它有中國性、理式性、地域性,是有身份的。我們要在個體學術和場景邏輯關係當中去分析原弓創作的現實的針對性、文化的針對性。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王端廷認為原弓把美術裝置藝術變成表達自己切實體驗相關的藝術樣式,這個是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貢獻。專家學者們紛紛認為:當代藝術的策展以及發生關係的方式給美術館帶來一種新的展覽理念、新的空間理念,這也影響到當代藝術與美術館和它們所在城市的種種關係。此次展覽節點漸進式的展出方式,使得觀眾得以參與到展覽的策劃布展過程中去,其創新的展覽方式也提高了公眾對美術館的情感體驗和參與度。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