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循著藝術大師的足跡傾聽上海與巴黎的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1 10:39:50 | 文章來源: 新聞午報

很多人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會津津樂道于藝術家的師承,今日,當人們為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等大師的藝術成就而驚嘆不已時,正在中華藝術宮展出的《上海與巴黎之間——中國現當代藝術展》則將觀眾帶入更深邃的方向,徐悲鴻、林風眠在成為大師之前,師承何方?在遙遠的歐洲,那些金髮碧眼的藝術家,與他們這些後來成為萬人敬仰的大師的中國學生之間,有著怎樣的藝術碰撞?熱愛藝術的觀眾,或許可以在《上海與巴黎之間——中國現當代藝術展》的現場,探究期間的奧秘。

一百多年來,上海和巴黎一直都是東西方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都會,頗有淵源而又諸多相似。20世紀上半葉,巴黎作為世界文化的中心吸引著世界各地藝術家們的目光。而民國初年作為中國西洋畫運動的發源地,諸多期望學習西方藝術的有志之士從上海出發,踏上了遠赴巴黎西學洋畫的航程,並陸續回上海構建起中國現代藝術的雛形。

事實上當年這些中國現代藝術家們奔赴法國,並不是去從當時風頭正旺的超現實主義和抽象派等前衛藝術中尋取靈感。本次展覽的支援單位傑奎琳文化藝術機構藝術總監菲利普説:“我們看到他們競相探尋一種‘經由媒介’達成的途徑。似乎只有這一‘中間’地帶才能有效地促生一些對中國藝術之現代化長期有用的繪畫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何我們在他們的導師中既能找到柯羅蒙、貝納爾等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學院派大師,也能看到弗裏茨,洛特等一些蒙帕納斯自由畫室的現代派大師。這些法國藝術家們看似相互之間並無干係,但對於這些中國現代藝術家求學法國經歷的分析又讓這些名字會聚在了一處。事實上,只有那些被認為是經得住考驗、此外也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當時法國‘回歸秩序’運動的藝術典範,才能夠為中國藝術構建新的繪畫方案來提供養料,使之在中國同時被藝術創作者、權力界以及新興藝術教育機構三方面所接受。”

今天,隨著城市開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全球化浪潮而來的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上海與巴黎又在交融中逐漸走到歷史的前臺。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藝術宮館長施大畏所言:“《上海與巴黎之間——中國現當代藝術展》是立足於20世紀以來東西方文化交流這個大背景,以百年來逐步形成的上海藝術的內在性精神與氣質為核心,以林風眠先生為首倡導的形式主義與表現性繪畫為線索,呈現出中國現當代藝術從發生到發展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時代演變,以及在全球化文化觀照中生成的全新的藝術力量。”(Antoine Icard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