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自由女神像曾因年久失修險遭拍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23 09:58:52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今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迎來125歲生日,隨即正式“休假”一年,暫停向遊人開放,以翻新修復。自由女神像之於美國,如同凱旋門之於法國,早已成為美國的象徵,但她卻是法國雕塑家的傑作。

靈感源於為共和事業犧牲的少女

1776年7月4日,由托馬斯·傑弗遜、本傑明·富蘭克林等人起草的《獨立宣言》簽字生效。傑弗遜等人最後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

當美國在平等、自由道路上大踏步前進時,這些信念的發源地法國,卻多次遭受君主專制反覆無情地碾壓。1865年拿破侖三世即位後,法國一批資産階級學者希望能夠結束君主制,建立起新的法蘭西共和國。出於對大西洋彼岸共和國的讚許,也為了增進法美兩國人民的情誼,法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德·拉布萊伊提議通過自發集資,建造一座自由女神像,為美國建國100週年獻禮。也有學者認為:拉布萊伊想用自由女神像慶祝林肯政府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勝利,並以此紀念黑奴獲解放。因為當時正值美國內戰結束。

法國藝術家奧古斯特·巴托爾迪受託承擔雕塑重任。巴托爾迪時年31歲,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酷愛雕塑藝術,曾兩度遊説埃及總督,計劃在蘇伊士運河河口樹立一座高聳的燈塔,造型為古羅馬“自由女神”,最終未果。這一次,巴托爾迪把握住了歷史契機。

自由女神像深受德拉克洛瓦名畫《自由引導人民》的影響。巴托爾迪後來回憶,自由女神的構思來源於他17歲時親眼目睹的一幕: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了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政變。一天,一群共和國的擁護者在街頭築起防禦工事,與政變者展開巷戰。暮色時分,一位忠於共和政權的少女手持燃燒的火炬,越過路障,高呼“為了共和,前進!”衝向敵陣。這時,波拿巴士兵的槍響了,少女倒在了血泊中。巴托爾迪親眼目睹了這一悲壯的情景,心情久久無法平靜。從此,這位高擎火炬的犧牲者,成為他心中自由女神的雛形。

為共和事業犧牲的少女給巴托爾迪提供了靈感源泉,但在具體創作中,他以妻子的形體作參照為女神定型,女神的容顏則根據自己母親端莊、威嚴的特點來塑造。

巴托爾迪擅長建造巨大體量的雕塑,但神像的用料頗費了他一番心思,如果採用實心的銅、鐵或者石材,笨重的塑像將難以通過輪運穿越大西洋。為此,巴托爾迪決定採用銅片鑲釘法:自由女神像全部用銅片拼接組裝,每一塊都由人力捶打而成。

但如何把一個高達數10米的銅像支立起來?巴托爾迪遇到了新的難題。著名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這回幫了大忙。他因設計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埃菲爾鐵塔蜚聲世界。埃菲爾設計了一個鋼鐵結構,主體由4隻基腳組成,基腳結構之上再按比例橫插三組分桿,以固定整體框架。這樣,自由女神像的“肌膚”就可以一塊塊鑲嵌到“骨架”上。

“右手”、“火炬”、“頭冠”在兩次世博會上分段展出

為了使作品贏得美國人民的喜愛,1871年6月,巴托爾迪遠航美國進行實地考察。當輪船在晨曦的微光中駛入紐約港灣時,他被貝德羅島的壯觀景象深深吸引住了。貝德羅島位於紐約哈德孫河口,它旁邊的愛麗斯島,曾是移民登陸美國的橋頭堡。19世紀末以後,上千萬移民從此上岸,開始新的征程。“我的自由女神像一定要建在這裡。”巴托爾甚至為自由女神像擬好了正式的名稱:“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像真正開始建造時間為1874年,預備在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展出。但經費問題嚴重制約了自由女神像的建造進度。費城世博會召開之時,巴托爾迪只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右手和火炬。即便如此,未完成的自由女神像一經亮相便引發轟動。自由女神雕塑那只執火炬的巨手長近13米,僅食指就有1米粗。火炬上可以12人並立,人們只需花50美分便可登上火炬頂盤眺望。

兩年後的巴黎世博會上,剛剛完成的“自由女神”頭冠同樣被展出。遊人紛紛爬進她高大的華冠,從25個高約1米的窗戶中縱覽展區。自由女神像建造組織者趁機發行名為“自由”的彩票,以募集資金。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正式批准接受自由女神像,貝德羅島被確認為安放的地點。

1883年,前後歷時近10年,自由女神像終於完工,並在巴黎進行了“試安裝”,其34米高的雕像連同平臺,共高達46米。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由法國饋贈給美國。

普利策募捐10萬美元修建基座

自由女神像的命運註定一波三折,“女神”好不容易打造好,“安家”又成了難題。美國政府雖同意接收法國人民的厚禮,但國會拒絕為修建自由女神像基座提供10萬美元撥款,紐約州政府同樣無所作為。

當局的裝聾作啞激怒了美國報業大亨約瑟夫·普利策。普利策在《世界報》頭版社論中提出,自由女神像無處安身,“對紐約市,對我們的共和國來説,是一種難以洗刷的恥辱!現在只有一個辦法能夠拯救女神,那就是必須儘快籌款。我們不要期待百萬富翁出這筆錢,自由女神不是法國百萬富翁送給美國百萬富翁的禮物,而是全體法國人民送給全體美國人民的禮物”。

普利策帶頭捐了250美元。此後,《世界報》又不斷刊出自由女神像相關的消息和言論,不斷挑動美國民眾的情感。普利策甚至想出高招:所有捐款人,無論數額大小,一律登報公示,以示敬意和感謝。短短4個月,普利策及其《世界報》籌集了10萬美元,12萬美國人參與了捐款。

女神像揭幕,設計師巴托爾迪在頭頂做最後修整

1885年6月17日,在巴黎被雪藏一年之久的自由女神像終於搭乘軍艦運抵紐約。此前,僅包裝女神像那重達120噸的鐵和80噸的銅就花了3個月的時間,整個塑像被分成210塊裝箱。自由女神像到達之時,紐約港灣成百上千船艦鳴笛致意,碼頭上、甲板上人山人海。

75名工人隨即開始了緊張的組裝工作。成型的銅片用鉚釘固定在鐵骨架上,僅鉚釘就耗費了30萬個。1886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正式亮相,數萬民眾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自由女神像腳下的貝德羅島,後來又被稱為“自由島”。

這一天,紐約港輪船汽笛齊鳴,煙花綻放,在21響禮炮中,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出席揭幕典禮並致辭。當他特別感謝法國人民和巴托爾迪的貢獻時,人們卻不見了這位雕塑家的蹤影。等到揭幕儀式開始,裹在雕像頭部的法國國旗揭開,自由女神像第一次驚艷出場。人們看見那女神像頭頂站著一個人——巴托爾迪,他正在對女神像做最後的檢查修整。幾個月以來,他像螞蟻一樣趴在巨大的雕像上,親自監督著將所有的螺釘都鑲嵌到位。

基座辟為博物館

連同基座,自由女神像總高達93米,腰寬達約11米,羅馬式寬鬆長袍使其身材看上去厚重而不失婉約。“女神”緊閉著雙唇,神情肅穆,目光直視前方,冠冕上七道射線象徵著自由的光芒照耀七大洲。

與右手高擎的火炬相對,“女神”左手緊握一塊銅板,上面用羅馬數字刻著《獨立宣言》發表的日期——西元1776年7月4日,這一天正是美國獨立日。已斷裂的鎖鏈散落在腳下,右腳跟抬起作行進狀,一個掙脫枷鎖、奮勇前行的形象躍然而出。

美國女詩人愛瑪·拉扎露絲創作詩篇《新的巨人》,鐫刻在了自由女神像基座上:歡迎你/那些疲乏的和貧困的/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遺棄的/可憐的民眾/把那些無家可歸的、飽經風霜的人們/一起送給我/我站在金門口/高舉自由的燈火……

自由女神像內分為22層,乘電梯可抵達第10層。人們若想深入“女神”頭部,飽覽紐約風光,需再攀升168級螺旋階梯,才可到達冠冕處,這相當於攀登一幢12層高的樓房。至於自由女神像基座,1972年已辟為美國移民歷史的博物館。

年久失修險遭拍賣

1916年,自由女神像安裝了晝夜不滅的照明系統,美國總統德羅·威爾遜親自為之打開燈鈕,“女神”成了一座自由的燈塔。1942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美國國家級文物。此後又入選世界遺産名錄。

作為美國的象徵,與紐約地標帝國大廈一樣,自由女神像曾險遭拍賣。1985年以前,自由女神像基座下的一條輸水管道因年久失修而漏水,聯邦政府欠下了澤西城近百萬美元的水費債務。

聯邦政府既不修水管也不償債。澤西城多次交涉卻連連碰壁。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澤西城政府聲稱要拍賣自由女神像,因為這是聯邦政府在澤西城的唯一財産。聯邦政府理屈詞窮,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告誡澤西城政府:美國人拍賣自由女神就是拍賣自己的祖母,是讓全美國在世界出醜的蠢事。由於這一巧妙的比喻,使澤西城政府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無法再提拍賣之事,這才沒有讓自由女神淪落到被拍賣的尷尬處境。

其後,財大氣粗的日本人掀起“收購美國”的狂潮,洛克菲勒中心、帝國大廈先後成為日本人的物産。得隴望蜀的日本人,一度準備用5億美元買下自由女神像,以便安放在富士山下。有了前車之鑒,美國人這一次更不敢出賣自己的“祖母”了。

在時間的刻刀面前,“自由女神”難免“衰老”,她逐漸露出了“倦容”與“病態”:銅銹、滲水等不斷侵蝕著她的容顏。為此,美國政府先後啟動了多次修復工程。

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雙塔受恐怖襲擊倒塌。出於安全考慮,自由女神像也失去了“自由”:她對公眾關閉3年,在耗資2000萬美元改善安全保衛措施後,才重新開放,但遊客只被允許到其基座部位參觀。2009年,為慶祝美國獨立日,“自由女神像”皇冠部分于7月4日重新開放。但面對世貿雙塔空曠的廢墟,“自由女神”或許為之黯然神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