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秦怡、范迪安等參與喜瑪拉雅美術館新館啟動儀式
將做美術館用“燉一鍋中國湯”來形容的戴志康的確是沉得住氣,被眾人形容為“圓夢”的這次舉動從念想打開到如今已然十年有餘,而公眾對他的這座自2009年由證大現代藝術館更名而來的喜瑪拉雅美術館新館開館的期待老早就開始了。2009年時就有消息稱,喜瑪拉雅美術館將在第二年遷入由著名建築師磯崎新設計的位於浦東芳甸路的上海喜馬拉雅中心。這樣一種懸念在2011年6月26日時又鋪墊了一次,當時出任館長的黃冰逸透露,喜瑪拉雅美術館已進入最後的內部裝修階段,設計方案將在8個月後完成,而彼時美術館的學術團隊已經開始籌備開館展。
當然,此番“不確定性”和漫長等待也恰恰説明瞭操盤手對“燉湯”這件事情的講究,不僅僅是建築,美術館內部裝修方案以及場館標識設計也都經歷了輪番篩選。而新館未曾開放期間,喜瑪拉美術館的團隊也一直在行動中,將公共教育活動在上海地區做的有聲有色,且其衛星館(證大當代藝術空間、證大朱家角藝術館)的展覽也從未間斷。2012年時還曾作為大陸第三站在尚未完全開放的喜瑪拉雅美術館新館舉辦了托尼·克拉格雕塑作品展。
千呼萬喚始出來。6月10日,擇端午小長假,喜瑪拉雅美術館以一場籌備已久的“意象”展宣告了新館開幕。下午四點的在喜瑪拉雅中心大觀舞臺舉辦的開幕式上,戴志康脫稿致辭,暢談喜瑪拉美術館的由來和願景,表示希望當代中國人過上一種中國人的生活,為世界提供創意。聚集了千余人的開幕式觀摩嘉賓中雲集了各界大腕,其中當代藝術界熟悉的面孔包括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龍美術館館長王薇、藝術家宋冬、楊千、孫良、策展人顧振清等等。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也出席了現場,90高齡的她神采奕然。
現場抽空用微網志和微信直播開幕盛況的顧振清表示用“隆重”來形容這次開館儀式並不為過,各界代表都來了。他説道:“美術館見證的是戴志康的夢想,他一直強調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思想和精神,也要有中國人的表達。所以,他要做的美術館也是這種味道的,不是中國製造,而是中國創造。”
而進一步演繹這種“中國味道”的則是由高名潞擔綱學術主持、平傑出任策展人的“意象”展,展覽分為“境——都市園林”、“氣——當代藝術”、“神——傳世典藏”、“韻——崑曲演繹”、“理——中國方”五個版塊,其中建築部分的版塊由方振寧特別策劃。以囊括徐冰、劉建華、丁乙、又一山人等藝術家的具有東方精神的當代藝術橫向連接起中國和世界,古代繪畫縱向溝通古今;將山水意境融入都市建築,運用現代多媒體演繹崑曲;再尋思著從中國哲學角度,運用易經符號來解釋世界,推出運用模擬和多媒體互動易經裝置“中國方”。展覽頗為完整地創達了一個私人美術館所倡導的關於精神層次生活方式的理念。
伴隨著開館,持續至30日,證大喜瑪拉雅中心將以“白夜藝術節”概念舉辦首屆上海喜瑪拉雅藝術節,美術館更是鼓勵市民背上睡袋夜宿喜馬拉雅美術館,用N種方法體驗藝術不眠夜。而在2013年秋季,上海還將迎來三座私人美術館的開館,分別是印尼籍華裔收藏家余德耀的德美術館和與之毗鄰而建的劉益謙、王薇的龍當代美術館,以及由萬和酒店投資集團董事長鄭好經營的昊美術館,如此來看,上海即將迎來新一波私人美術館的“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