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威尼斯展中國館開幕 徽派建築驚現國家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30 11:37:28 | 文章來源: 搜狐藝術

中國國家館呼應“百科殿堂”主題

走進雙年展主題展“百科殿堂”,策展人馬西米連諾-喬尼圍繞融合當代藝術作品和以往的藝術作品和發現---來探尋想像力的馳騁空間,展示了來自美國、德國、中國香港、中國大陸等藝術家的作品。穿過主題展就進入了東道主義大利館,義大利館今年共展出七件作品,主題是“ViceVersa”(反之亦然),因此所有的作品都是“雙重”的,策展人巴托羅梅•皮埃特洛瑪凱一共邀請了14個藝術家,他們每兩人一組,被分割在7個不同的房間,面對面,完成這個關於“ ViceVersa”的不同分主題,其中包括歷史,風景,聲音等。緊鄰義大利館而與此呼應的就是中國館,中國館展出了七位藝術家的作品。

“百科宮殿”,它意指一座包容全部人類的知識的虛構博物館,匯集著人類的偉大發現與發明。它是一場人類的夢想,描繪了世界文明的奇思異想,藝術家置身其中,去構造一個圖像世界,以展現它無盡的變幻和內涵。藝術家用個人色彩的宇宙觀,去闡釋、表現宇宙與自我、個體與群體、特殊性與普遍性、個人與時代之間的交織與矛盾,以人類的視覺理性來傳遞人類的智慧。中國館策展人王春辰表示:因此主題之故,中國館選取“變位”一詞去表達中國館的主題和意義,它指向當代藝術變化與思維轉換的術語,特別指向了生活與藝術間隔的跨越、生活到藝術的轉化、物品到藝術品或藝術行為的轉化、非藝術與藝術之間的轉化等等,它包含了當代藝術的實質之一。“變”成為當代國際社會的突出特徵,不僅僅是中國在巨變,世界也因為全球化而在改變。作為藝術,它的特質之一也是反映、回應著時代之變;中國!中國!——變位中的國度China! China! – A Country in Transfiguration。

“變位”對於中國館而言,是一次當代中國藝術及其文化的地理旅行:由中國移向歐洲,出現在文藝復興的義大利,而中國正處在新的文化創新時期,如何凸顯中國在21世紀的文化意識也是中國人所關心、世界所好奇的事情。主題展策展人馬西米連諾-喬尼看過中國館後表示:“中國館很好展示了當下中國藝術現狀,而藝術所能承載的,不僅僅是一種圖像或一個物件,而是折射、反映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發展的動態”。

中國——變位中的國度

“變位”展覽是由七個人形成的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展示用以説明中國的藝術生態,在藝術生態之外還可以感受到中國的社會和文化變化。何雲昌、童紅生、繆曉春、王慶松和張小濤五個人的作品在室內展示,王慶松大幅攝影作品《跟他學》再現場景,呈現了轉型中的中國讀書現場和教育景觀,人們可以強烈感受到這個時代的資訊;童紅生的繪畫裝置《器物系列》是一個很安靜的靜物繪畫;繆曉春展出大幅的《數字視頻》作品是中國藝術家在當代對歷史文化的觀察與再解讀;同時展出張小濤的《三維數字》影像作品,他從中國社會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入手,以三維數字的方式,虛擬了一座城市的變遷和想像,令人身臨其境;以及何雲昌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了中國社會變化下的個體心靈的自我選擇。

在處女花園裏展示了三位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胡曜麟在現場搭出一個裝置式空間——徽派建築老木房子,它來自浙江中國傳統民居的一小部分,大約七米乘五米的尺寸,高度大約也是七米。這個房子與人們以往用的房子概念是不一樣的,藝術家想強調的是中國整個社會的結構性變化,這種房子恰恰具有這種象徵性。這個房子是有幾百年曆史的中國民居,中國文化的日常性和我們生活的關係都在這個房子裏有所體現。

現場展示的房子引來了眾多觀眾的矚目,似乎使他們置身於中國社會之中,在義大利,看到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徽派建築,其形制與結構都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但是它們在中國卻因為各種原因不斷減少,而變得越來越稀缺和珍貴,不禁引人反思。它的整體空間又與義大利文明歷史中的萬聖殿在形式上具有某種契合,視點都收攏于頂部,共同仰望天空,似無限的渴望一樣,在望穿悠悠的歷史和人類想像。其形制如一個現代裝置空間,換位置身在威尼斯古城中,透露著諸多的當代社會思考。

藝術家把搶救保存下來的民居建築建構拿到威尼斯雙年展現場,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們在快速的中國發展變化中,我們在努力地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産,同時又讓這個文化遺産成為我們當下與未來的中國文化脈絡和主體。

每個人的作品都形成一個整體。在現場何雲昌帶來的作品叫《威尼斯海水》,這個作品就是一個社會行為藝術,他從中國運過來2013個玻璃瓶到威尼斯,灌上威尼斯的海水,玻璃瓶已經貼了標簽,都是由何雲昌簽名,還有編號,從0001一直到2013。灌好海水之後放在花園裏的九個桌子上面,在開幕的時候與觀眾互動,互相可以交換,用自己的一個水瓶或者什麼容器去灌上海水,再貼上他準備好的標簽。換的這個人要簽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貼上去,再把桌子上的水拿走。而這一換,就産生了意義,在這裡人人可以享有海水,海水成了一個平等的符號。

舒勇帶來的新作品則是他關注社會現象的一次“變位”,由直接轉向平和觀察,現場做成了一面磚墻,展覽作品是1500塊“古歌磚”,記錄了中國的社會熱詞,又用谷歌翻譯機器做了翻譯,有些詞彙可以理解,有些則不知所云,中國美術館館長對舒勇作品評價表示:舒勇運用智慧,將當下的概念交流和資訊傳播的差異性體現出來,展現全球化的融合與遞減的觀念,也是當代社會的現象之一。

變位對於中國,是傳統走向當代的轉換,強調了事物變化的關係,是中國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社會發展寫照。“變位”意味著中國在近代以來的社會進程發展的情勢和狀態,不斷追求自身發展的探索和努力,不僅在經濟上,中國歷經變化和實踐,而且在文化形態上,中國也是百年激蕩、變化多多。迄於今日,今天的中國文化藝術形態日益多元,引發了社會意識的極大迴響和交鋒。“變位”還指向中國當代的文化藝術在孜孜以求的實踐——如何發展中國今天的文化藝術、如何展示、回應、承載、體現中國的文化訴求與價值。策展人王春辰強調:變位對於文化藝術,意味著創新、創舉、創意、使自身處在變化發展之中,如果言説中國的文化有其悠久歷史,但在今天,我們面對的實現和面臨的全球文化對話,我們更強調文化的創造和變化。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