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楊力舟、王迎春藝術回顧展于中國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7 09:58:3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開幕式中致辭
 
楊力舟陪同嘉賓參觀展覽

藝術家楊力舟與王迎春是中國畫壇廣為人知的伉儷,他們攜手共渡一生,曾合力創作出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作品,其中包括《挖山不止》、《黃河在咆哮》、《太行鐵壁》、《太行烽火》等見證新中國發展歷程的經典代表作,這些名作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可載入新中國的美術史。

5月3日下午,這對藝術伉儷名為“扶犁回望”的回顧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了帷幕,此次展覽也是中國美術館五十週年館慶的重要展覽項目之一。展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市文史研究館共同主辦。

開幕式現場氣氛熱烈,匯聚了美術界的多位老前輩和理論家,他們紛紛趕來向二位藝術家展覽的成功開幕獻上祝賀。文化部原部長王蒙、全國政協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胡振民、文化部黨組成員董偉、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左中一、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等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扶犁回望”展覽是研究20世紀新中國美術的重要的學術項目,展出的300多件作品的規模構成了蔚為壯觀的展覽結構,觀眾可以在展廳內每一個板塊看到楊力舟與王迎春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繪畫作品。

楊力舟與王迎春夫妻畫家之間擁有太多的默契,他們同年出生,同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又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研究生班。嚴格系統的學院教學培養出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紮實的造型基礎。雖然二位藝術家在校期間就讀不同專業,但他們卻有機且默契地在合力創作中找到了結合點,楊力舟學習油畫,王迎春學習中國畫,他們將素描等西畫因素融入進中國傳統的筆墨當中,創作出一批反映新中國發展歷程,具有鮮明時代烙印的藝術作品。

本次展覽是在文化部和文聯的重視和支援下,通過各家主辦單位的通力合作,站在學術的角度對二位藝術家50多年來的創作成果進行了系統地整理和編排,使展覽具有學術高度和學術特色。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表示,楊力舟與王迎春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楊力舟與王迎春出生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又奮起抗爭的時代,強烈的民族情感始終激勵著他們以畫筆為武器,用藝術抗擊敵人,來喚起民眾的愛國思想。二位藝術家無論經歷哪個創作階段,他們主題始終沒有離開人民群眾,而他們的作品更是表現出接地氣,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楊力舟與王迎春最可貴的品質是在青年時代起就堅定了藝術的理想,始終將“藝術為人民服務”作為信念,並把這種信念轉化為創作的動力,視生活為創作的源泉,將他們的藝術奉獻給了社會和人民。通過本次展覽,我們可以看出這對藝術伉儷走的是一條為人民服務,為時代放歌的藝術道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