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張伯駒潘素伉儷書畫展故宮神武門展廳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6 09:00:0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張伯駒潘素伉儷資料圖。

由文化部主辦,故宮博物院和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承辦的“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15週年——張伯駒潘素書畫展”23日在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展廳開幕,該展24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本次展覽不僅展出了張伯駒、潘素伉儷創作的45組書畫作品,同時展出了有關他們的多種珍貴文獻,包括歷史圖片、手札,以及他們的著作和傳記等。這些展品在充分展現了張伯駒、潘素伉儷的藝術和文化成就的同時,也體現出他們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

張伯駒(1898-1982),河南項城人,著名書畫鑒藏家,在詩詞、戲曲、書畫等領域均卓有建樹,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等。

為阻止珍貴文物流落海外,先生不惜花費鉅額家資購藏古代法書名畫,甚至變賣房産舉債為之,所藏書畫幾乎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如晉·陸機《平復帖》是我國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隋·展子虔《遊春圖》為傳世最早的一幅獨立山水畫。上述二者在中國書法、繪畫史上為開篇述祖之作。其餘收藏如唐·杜牧《張好好詩》、唐·李白《上陽臺帖》,均為傳世孤品;宋·黃庭堅《諸上座帖》、趙佶《雪江歸棹圖》等,都是在我國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重要文物。對於這些斥鉅資購藏並用心血珍護的法書名畫,先生並不視為一己所有,曾言:“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叢碧書畫錄·序》)。在先生看來,自己所藏首先屬於國家、民族,只要它們能于本國本土代代相傳,先生本人付出多大代價也在所不惜。

1956年,張伯駒、潘素夫婦將包括陸機《平復帖》、杜牧《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讚》、蔡襄《自書詩》、黃庭堅《諸上座帖》在內的八件書法藏品無償捐獻國家。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為張伯駒夫婦頒發了褒獎狀。其後,先生又將宋·楊婕妤《百花圖》等捐獻給吉林省博物館。這些珍貴文物現已成為國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中華民族所共用。先生無私奉獻的精神,高山景行,韆鞦永志。

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副處長李紹毅介紹,包括陸機《平復帖》、杜牧《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讚》、蔡襄《自書詩》、黃庭堅《諸上座帖》在內的八件書法藏品在先生捐贈給國家後,由國家劃撥給故宮博物院,在此前的故宮藏曆代書畫展中這些國寶都曾分別在武英殿一一亮相;目前該書畫展已經進行到第九期。

據悉,本次展覽將於7月10日結束。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