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6月14日,林冠藝術基金會在其哥本哈根分部的展覽空間推出國際當代藝術家群展“日常瑣事”。參展藝術家以各自特有的智慧,在政治及美學的創作上探索已久、獨樹一幟。
此次展覽的藝術家橫跨世界多個區域,來自中東、美國、歐洲、南美及亞洲,包括阿德爾•阿貝德賽梅, 卡迪爾•阿提亞, 優圖•巴拉達, 大衛•克拉爾博, 歐麥•法斯特, 席帕•古普塔, 艾米麗•賈西爾, 克裏斯丁•萊默茨, 莫塔茲•納賽爾, 裏瓦尼•諾伊恩史旺達, 加布裏埃爾•奧羅斯科, 達米安•奧提加, Raqs媒體小組,劉韡。 他們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汲取靈感,在迥異的地理環境、政治、社會、宗教背景下進行創作,每件作品都帶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氣息,融合了創作者的社會政治觀點、詼諧幽默的姿態、詩意的探索思考以及美學藝術的強度。
"日常瑣事"作為展覽的主題,也是構成展選作品的基本框架:每一天都是至關重要的,致使現實生活成為藝術創作的必然。地區的政治動蕩或其他的挑戰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經濟條件都是成為影響藝術的環境因素。藝術家們的個體訴求以及社會責任會同時而強烈地影響著他們的當下和未來,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藝術形式。
全球化的衝突隨處可見,藉由洶湧而至的媒體資訊和氾濫肆意的影像,其矛盾已融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直至影響及改變了普通個體的歷史和記憶。此次展選的作品可被視為對這個存在世界的另一種再現,一種特殊的解讀。作品帶有強大的力量,是引人深思、指引行動的利器,啟發我們裁奪當下改變現實。 米歇爾•德•塞托在《日常生活實踐》(1980) 中描繪了人類所作的日常瑣事可以帶來的各種可能性,那些可以超脫制度和慣例的小事,那些可以持續反抗強大體制的細節。這個展覽也是對藝術的社會功能的闡釋,通過展現各種現實衝突的立場,讓我們不只關注未來,也看到過去和現在。
展覽中的很多作品都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之物,從作品的載體到材料的選擇,藝術家們偏向於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借助事物帶有的磨損痕跡和材質本身,來刺激個體的過往,喚醒群體的記憶。
展覽“日常瑣事”試圖停止時間,從一天,從歷史,從記憶裏抓住一些片段和事物去發掘去思量,以看到每日點滴掙扎的持續,被逐漸壓抑和邊緣化的空間,細微和稍縱即逝拉被長為永恒不朽,一切在時間的長流中靜止,變換成形,成為開拓眼界發人深省的作品,提醒我們尋常瑣事和須臾時日的力量。
據悉,此次展覽將由2013年3月14日展至2013年6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