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由餅乾盒引發:原弓首展《重現·重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31 12:11:46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展覽現場

原弓這個名字最早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是因為他建立了上海最早一所民營美術館,1995年即落成的原弓美術館,以及他多年來從事的藝術經營活動,他一直以一位成功的藝術商人為人所知,直到2011年他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並以《空香6000m3》香霧瀰漫中國館,一夜之間他忽然以當代藝術家的身份在國際上名聲大噪。2013年1月26日原弓在杭州天仁合藝藝術中心舉辦國內首個個展《重現·重生》,正式宣告著這位成功的藝術商人從此轉型為藝術家。展覽的系列作品由他所收集的舊餅乾盒引發,呈現藝術家對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人們的情感隨著時間流失而喪失的痛感。作品本身具有相當的人文關懷的份量,藝術家又深諳藝術經營之道,讓我們對原弓的未來充滿懷想,他會是下一個達明·赫斯特嗎?

展覽作品分為《當代與藝術史——青綠山水》、《當代與藝術史——圓明園》兩大系列,主要基調為“中國紅”,在紅色的背景下,傳統中國山水畫、圓明園獸首等圖式“隱約”呈現,展覽的影像部分清晰地闡釋了藝術家“隱約”的製作過程:藝術家約花費一個月時間將山水繪于鐵皮之上,然後用機械的方式將繪畫打磨,破壞、消解完整的圖畫,最後將錯版絲網版畫覆蓋在上面。

對於此次展出作品的靈感,原弓解釋説:“這部分作品關於我的記憶。我收藏了很多我那個年代的餅乾箱,大概有上千個,那時候餅乾箱上的圖式和現在有很大的區別,以前的圖案多為鮮花、笑臉、建築、風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波譜圖式代表著人們對幸福的渴望,代表了那個年代人們對新生活的嚮往,而現在的餅乾箱上幾乎全是品牌的logo,是理性的、沒有情感的,已經和幸福感沒有任何關係了,完全是兩種情趣,兩種表態。這樣的反差導致了我對社會的反思,於是我開始收集餅乾箱這種文化遺存,希望用這種材料做一些東西,這個展覽就是由它們生發而來。”

展覽的布展別有用心,在展廳最裏面的一角,我們看見了這個系列作品的源頭,原弓用舊餅乾箱做的幾個裝置,旁別的墻面上展示了他最初做出來的三張綜合繪畫,畫面主體採用了舊餅乾箱上的圖案,上面覆蓋絲網版畫,體現了藝術家在創作過渡期思維的推進。最終藝術家擺脫了舊餅乾箱的圖式,將畫面主體以中國山水畫替代,使得作品所折射的內容忽然擴大,此外新增加的打磨的環節,粗野抹去的痕跡象徵著社會工業化發展過程中,我們在無度地獲得物質的同時,也感到親情遠離,意義與信仰的走失。畫面的“消解”過程給人強烈的視覺上震撼和心理上的痛感,錯亂的絲網版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錯亂地前行。整個系列是藝術家內心當下痛覺的回應,也道出了藝術在當代與傳統的矛盾中走向當下的歷史。

“油畫畫上去其實並沒有價值,打磨掉之後反而形成一種價值,打磨的過程其實也不簡單,裏面有節奏感、有深度、有透視。” 原弓説,“機械式的抹去反映了今天市場的一種冷漠和無情,大家是在用自己的靈魂在交易,我想表達的是對消亡的文化和歷史的一種緬懷。 我的作品一直圍繞著過去、今天、記憶、幸福、失落、消失、回來,這次展覽不是一個簡單的展覽,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來闡釋,今天我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感受,我對社會的立場,我糾結在餅乾箱裏面,其實是糾結在過去的回憶裏和對未來的沒有任何期待,下一個展覽是餅乾箱為主體,它們會呼吸。”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