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拉近藝術距離:從上海美術館到中華藝術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6 10:11:01 | 文章來源: 解放日報

轉眼,中華藝術宮開門近一月。從國慶節開館時的喜慶熱鬧,到國慶後井然有序的常態運作,越來越多的人從內心真正感受到了這座藝術殿堂的存在:它不僅是中國館的“轉身”,也不僅是上海美術館(微網志)的“替身”,它是更美的中國館,也是更專業的上海美術館。

此時,距離上海美術館的上一次搬遷正好12年。兩相比較,時光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更大更新的“家”,還有藝術和大眾之間越來越短的距離。

展示更多藏畫

從中國館改建而來的中華藝術宮,展示面積達6.4萬平方米,是上海美術館的10倍,規模接近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奧賽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此前,儘管2000年搬到南京西路的上海美術館已比從前有了面積上的大幅提升,但隨著時間推移,空間捉襟見肘。

與中國美術館2.8萬平方米、江蘇省美術館2萬平方米、浙江美術館新館1萬平方米相比,上海美術館不足7000平方米的展示面積相差甚遠。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近代美術的發源地,上海素有收藏界“半壁江山”之稱,公私藏家的藏品數以百萬計,僅市級美術單位收藏的中華藝術精品就達3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寶級精品,然而絕大多數因沒有空間展示常年深藏于庫房。中華藝術宮開館首展,名人館內展出的賀天健、林風眠、滑田友、關良、謝稚柳、程十發、吳冠中等7位藝術大師的300余件作品就來自於上海美術館的庫房。這些作品的集中亮相讓觀展者大呼“震撼”,近年來經常去上海美術館參觀的市民王先生表示,“感覺看不過來,每一幅都是實打實的藝術珍品,有終於一飽眼福的感覺。”

去年3月5日,上海美術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王先生也是當天趕去的觀眾之一。“我很高興,中華藝術宮也實行了免費開放的政策。而且和上海美術館相比,中華藝術宮的預約制更好地控制了人流。畢竟,這是欣賞藝術作品的地方,需要一個良好的觀展環境。”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