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韓嘯行為文獻展:“手術室現場”搬進今日美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7 15:27:3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式現場

由北京大學教授彭鋒策劃的展覽“今日不做整形——韓嘯個展”于2012年8月25日下午3點在北京今日美術館3號館開幕。本次展覽以影像、圖片、裝置和現成品等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韓嘯做整形用到的手術工具、做整形的廣告、整形的記錄、整形取出的骨骼、整形配合的人等,傳達出韓嘯不一樣的藝術觀念,就現場展出的效果以及藝術家想要表達的藝術理念。

藝術家韓嘯接受媒體採訪

本次展覽中的圖片作品,構成了“今日不做整形——韓嘯個展”的主體,它不僅僅是對韓嘯行為藝術過程的記錄,它的意義在於,經由放大數倍的尺寸之後,形成一種我們認知韓嘯藝術的通道,也就是批評家易英先生提到的“鏡像”世界。當觀者面對這些照片時,會忽略它的功能性,也就是圖片的客觀呈現,轉而關注深層次的觀念訴求。在這裡,圖片作為一種入口,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不同知識儲備的每人平均會得出不同的視覺體會,視覺的轉換會導致心理的轉換,作品圖片所展示的整形和變性的過程,以及整形前後的對比,會産生對身體意識、生命意識的強烈刺激,事物會脫離它的原有物質屬性,觀看主體的生命聯想會將對象與自身聯為一體。所以,僅僅將圖片視為“圖片”,就不能夠理解韓嘯展出圖片作品的真正意圖。實際上,這些圖片具有了深層意義上的社會學含義,它所改造的不僅僅是人類身體的美醜,它所改造的,一個更大的範疇是,人類整體的對於外界的感知以及態度。

整形手術實施需要的設備儀器

無疑,韓嘯的整個行為藝術歷程,帶給業界的思考點很多。首先,韓嘯很清楚視覺記錄之於行為藝術是否成立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現場可以看到,每一次的行為藝術,都被完完整整的記錄下來,以視頻影像的方式呈現出來。而觀者會透過視頻的再現,感知整個行為藝術過程中的細節,行為藝術實施主體的行為活動與受眾者的心理活動産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這就彌補了行為藝術以往只能通過“圖片”進行藝術鑒賞的缺憾,將行為藝術的藝術語言“現場性、直接性”展露無遺。其次,整個手術器具的呈現,會形成一種“場景再現”,儘管此次展覽韓嘯並沒有延續其以往展覽中的“現場表演”,即在封閉的手術室環境下現場進行手術的行為藝術表演,但由於有了諸如手術刀、手術床、手術燈、手術的人、手術的對象等元素的介入,使得本次展覽依舊會給觀者以強烈的心理暗示,所以,它們不再是冷冰冰的手術器具,每一種元素都構成了韓嘯行為藝術、觀念藝術中的一部分,因而他們也就獲得了“語境改造”下的新的藝術生命力。第三,韓嘯藝術的特殊性使得其成為藝術界一個待研究的個案,因為韓嘯的藝術呈現出一種藝術學科內的跨界結合,糅合了行為藝術語言、觀念藝術語言、新媒體藝術語言、裝置藝術語言,整形醫師與藝術家的雙重身份衝擊了藝術圈的固有觀念,因為這二者之間的跨度實在太大。當韓嘯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實現之後,勢必會引發藝術圈內更多的關注。

展覽現場

眾所週知,自從杜尚將小便池搬進美術館之後,藝術史的走向由此發生了轉變,自他開始,藝術界重新建構起一套新的藝術評價體系與認知。韓嘯將“手術室現場”搬進今日美術館,不僅是給他整個的行為藝術做一次學術的脈絡梳理,同時,能在最大程度內予以其行為藝術在現行藝術框架內的“合法化”,因為之前的行為藝術表演的空間均是在美容整形醫院內。“手術室現場”的挪用到美術館,帶給觀者的是全新的視覺感受與心理認知,它抽離了手術室原本意義上的物質性與實用功能,它在美術館現場,會營造視覺上的熟悉化,經由美術館的特殊語境置換後,會導致心理的陌生化,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非審美性的視覺內涵”,這一點,從我們路過美術館時會去分析一件垃圾是不是也是藝術品時的心理一樣。所以,現成品的挪用,與語境的重新建構,成為韓嘯訴諸藝術觀念的有力媒介。

展覽現場

此外,展覽主題的設置有一語雙關之意。“今日不做整形”,可以視為是“今日美術館”不做現實意義維度上的“整形”,也可以視為是藝術家韓嘯不在展覽開幕的當天進行其一貫的手術行為藝術表演。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