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李象群:用指尖撫摸歷史的萬千可能(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3 11:37:54 | 文章來源: 新金融觀察報

《大紫禁城》(局部)

時隔數年,他將再次走入公眾視野,甚至可能被推上輿論的封口浪尖,用他自己的話説,"畢竟從某種意義上看,那些作品有點危險"。

雖然只是34年藝術生涯的"階段性展示",李象群還是把這次個展當做重要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舉辦大型個展,第一次用雕塑帶大家重新審視塵封的歷史,第一次把自己關於雕塑的故事、關於時代的感悟,如此酣暢地講給我們聽……

趣“玩”雕塑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層大廳裏空無一人,只有進門處的數字電視在説著什麼。光線似乎有點暗,此時的校園內,學生們來來往往,用遮陽傘,或乾脆用書本,遮擋著刺眼的陽光。這幢“藝術中心”,仿佛和外界隔開了。

乘電梯,到五層。電梯門打開,果然不出所料,依然安靜地可以聽到呼吸。光線更加昏暗,沿著墻上的指示牌,在迷宮一樣的教學樓裏來來回回20分鐘。偶爾抬頭,發現走廊中間或道邊姿態各異的肖像、雕塑,越欣賞,越發找不到要去的工作室。忽然,一扇大門推開,一個個頭不高、身材偏瘦,身著T恤牛仔褲的光頭中年男人走出來,一邊拿著手機打電話,一邊送一位送水工人出門。他就是雕塑家、清華大美術學院教授李象群。

那是他在美院的工作室,兩層樓高的空間,被他從中間隔開。下面的廣大區域用來創作,踩著“陡峭”的木樓梯向上,便是他的辦公區和休息室。正如他所言:“建築就是大雕塑。”一點都不假。

他果然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自己的大型“處女秀”,記者來到工作室時,他還在和旁邊的學生討論一個雕塑的肢體細節。雕塑泥還沒有幹,但大體上已初具規模。看形象好像有點眼熟,感覺在哪見過。從李象群那裏得到答案,眼前這個人體雕塑是《堆雲·堆雪》之二,怪不得和先前那個“之一”形象相同,只是姿態各異罷了。

忙活了好一陣,李象群好不容易有空坐下來聊聊自己的雕塑藝術。依然從《堆雲·堆雪》説起。“之前那個是坐像,這次是單腳站立,另一隻腳輕輕地點著地,整個人身體微傾,好像快要倒下去。”記者正聽得入神,他忽然説:“這代表著什麼?我想表達的就是順其自然。” 一個雕塑家的語言體系中,或許肢體化佔很大比重,李象群就是如此。初中時的李象群,已經用粉筆、火柴盒等身邊的小玩意兒,做出艦艇、炮樓、桅桿等各種“作品”。“可以擺成一個戰場。”想來的確可行。為了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當年那些新奇的創作,他用手比劃著形狀和做法,甚至乾脆用筆在紙上畫起了“實物解剖圖”。那是他鍾愛的創作,難怪説起來會尤為興奮,雖然他自己只覺得“就是好玩兒”。

當年專門被從油畫係挑選進入雕塑係的李象群,34年來,將觀念形式的傳達和接受融合在具象雕塑形式的創作中間,認為創作是一個自我挑戰和突破的過程。“當年選擇學習雕塑,因為它是造型藝術中最難的一門,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所以想嘗試。”

如今已經成為國內雕塑界首屈一指的藝術家李象群,依然在嘗試更豐富類別的雕塑設計和創作,他用45分鐘的時間為索羅斯製作了頭像,形神兼具,令人叫絕。“我覺得的確非常有趣。”他總是這樣説,對自己的作品,對雕塑,對藝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