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美國裝置藝術家甘道夫·加萬·裏克斯:“我的靈感來自黃山的靈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02 09:21:19 | 文章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甘道夫·加萬·裏克斯根據黃山靈感而創作的裝置作品

寬敞的工作室以白色為基調,顯得乾淨、素雅,極好地襯托出了屋內的藝術氛圍。一整面墻就是一件藝術品,上面懸挂著各式各樣的擺件,這些擺件之間存在著精神上和邏輯上的某種關聯,你需要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到作者細膩的心思和委婉的表達;地面上散亂著些許鋁制模型,都是些摩天大樓的斷面線條,很明顯,它們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裝置藝術品,而主題很可能與大都市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有關。正在工作狀態的甘道夫把記者一行人引入屋後,在鋁制的模型上輕輕放上了一塊帶有雪白絨毛的動物皮革。他説,這白色的皮毛象徵著雲,鋁制的大樓模型因為有了白色的襯托而有一種高聳入雲的感覺,不過,這個雲的靈感來自——黃山。

甘道夫·加萬·裏克斯(GANDALF GAVAN RIECKS)是一名來自美國的裝置藝術家,他是多位受邀來華參加“中外藝術家黃山對話”活動的外國藝術家之一。這一活動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國家旅遊局主辦,中國網“藝術中國”欄目承辦,黃山市人民政府協辦。“藝術中國”負責人勾霞介紹説,這一活動用藝術家的畫筆、鏡頭和思考全方位地展現了充滿人文情懷的中國,用藝術家的體驗和感悟描繪了開放、包容、和諧的中國。

甘道夫説,去過黃山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國山水畫。據甘道夫自己介紹,他在美國修習藝術專業多年。由於本身就有不少中國畫家在紐約工作和生活,因此他並不是第一次接觸中國山水畫。雖然不是山水畫家,也不擅水墨,但是甘道夫在自己的工作室裏經常會用到中國繪畫中常用的材料,並且也使用過毛筆,他也對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有基本的認識。東西方繪畫的表現形式差異巨大,他之前一直不明就裏,以為中國水墨畫是一種超然想像力的結果,是高度抽象的藝術凝結,但黃山之行卻改變了他的看法。甘道夫説,黃山有動人心魄的美,而把這種美直接鋪陳在潔白的畫卷上就是山水畫,這其實是一種相對直觀的呈現,而不是抽象的表達。

圖為中外藝術家在共同欣賞聯袂完成的作品

“中外藝術家黃山對話活動”有一個很有趣的環節,就是讓中國和外國藝術家在同一個畫卷上你一筆我一筆地交替作畫完成一件作品。這個過程既是個性揮灑,也是通力合作。甘道夫説,這種中西方繪畫藝術在同一張紙上交鋒、融合和作畫的方式讓他獲益最大。他能夠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直觀了解到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些特殊技巧,並在其中繼而形成自己新的視角、態度和想法。甘道夫説,黃山就像是一個文化的迪斯尼樂園,從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可以感受到中國人對山水文化的熱愛和嚮往。

在美國藝術家看來,中國的山水畫是中國人認知和感受世界、理解大自然的方式。甘道夫説,這種順勢而為的東方思想其實他並不陌生,因為這與魯道夫·斯坦納的華德夫教育有精神上的契合。甘道夫出生於德國柏林,並在那裏接受過8年(二年級至九年級)的華德夫教育,隨後才跟隨藝術家的母親移居美國的新墨西哥州。甘道夫的祖父是俄羅斯士兵,基於血緣上的動力,他還曾專門去俄羅斯生活和創作過。甘道夫能説6種語言,還在摩洛哥、秘魯、玻利維亞等許多不同的國家工作和生活過,因此具有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殊敏感性。他坦言,中國文化很特別,他自己非常喜歡中國,肯定還會再來。

甘道夫·加萬·裏克斯在作畫中

甘道夫説,作為一個藝術家,他覺得有一種天然的義務去探索和感知不同的文化。美很難定義,東西方的藝術也很難比較。特別是在當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正在縮小,東西方現代藝術的相互交融和互補也已經成為現實。不過,藝術家憑藉著對哲學、政治的特殊嗅覺,以及深沉的人文關懷情節,是可以表達和傳遞文明的精髓的。

説到黃山之行對甘道夫的影響時,他言之鑿鑿地説影響很大。近期,他會在9月份回到中國,對目前正在進行的裝置作品進行最後的組裝並布展。至於未來,他肯定還會回到中國進行藝術創作。甘道夫説:“我的靈感來自黃山的靈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