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美術館的專業化建設正在推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4 08:47:50 | 文章來源: 光明網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日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可以説,我們正在迎來一個“美術館時代”。但是,在蓬勃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中國的美術館事業還存在起步較晚、數量和總體規模尚不能滿足社會需要、發展不平衡、專業化水準不夠高等問題。如何加強和規範全國美術館行業管理和分類指導,推動美術館的專業化、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全面提高美術館的建設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已經迫在眉睫。

作為美術館的行業組織,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在文化部藝術司的指導下,先後參與組織了“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CIMAM會議、ICOM會議以及全國重點美術館的評估和優秀展覽扶持項目的評審等工作,在推動美術館的專業化、規範化建設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日前舉辦的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2011年會上,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諸迪,范迪安、錢林祥、王璜生、李磊、傅中望等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成員,以及全國40多家美術館主要負責人、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與會,探討了美術館行業過去一年的得失,並部署2012年美術館專業化建設的相關工作。

諸迪在講話中表示,在美術館眾多職能中,研究、收藏、展示、交流、公共教育等要素是相互關聯的,在整個美術生態體系中不可或缺。我們今天高度關注美術館,積極推動它的專業化、國際化建設,不斷提高其研究能力和收藏水準,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建立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美術生態。

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主任范迪安對2011年美術館行業發展概況總結為8個方面:響應國家政策,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打造文化惠民新格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打造精品展覽,突出學術特色;創新服務形式,採取豐富手段,營造美術館文化氛圍;豐富藝術典藏,積累文化服務資源,加強藏品的保護利用,發揮藏品的社會效益;加強國際與地區交流,推動中國美術“走出去”;加強館際交流,發揮公共文化資源的公共作用;民營美術館活躍發展,逐步走向規範;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專業水準。

其中,展覽是美術館的主業,美術館通過展覽實現公共文化的基本功能。近年來全國各美術館更加注重加強學術投入,在自主策劃上下功夫,展覽呈現出三個特色:努力弘揚主旋律,精心組織反映重大主題的展覽;注重總體觀照本地區、本系統的美術歷史和現狀,以學術梳理為前提,策劃多種專題展;在展覽上辦出學術特色,打造美術館的展覽品牌。同時,美術館更加具有歷史意識,注重展示名家名作及教育推廣等,這些都是十分可喜的進步。

美術館的主要任務是公共教育。過去一年,各館在經費、人員上加大投入,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公共教育的目的也從以往拓展觀眾轉變為增加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提高藝術審美水準,並在美術館的空間裏培育人們的和諧關係與文明行為。為此,上海美術館組織了“與藝術對話”系列活動,今日美術館全年做了97場學術講座和研討活動,湖北美術館創新性地組織了“透視”藝術家工作室,邀請藝術名家現場寫生創作…… 這些方式都擴大了公共教育的服務面。此外,各館還加強了志願者隊伍的建設,使其成為美術館界一道新的風景線。

豐富典藏也是各館工作的著力點。一方面,各地政府高度重視,為美術館擴大典藏提供支援;另一方面,各館也注重通過學術活動,來形成典藏積累。從入藏數量上看,中國美術館去年入藏藝術品共581件,浙江美術館1153件,上海美術館近千件,中央美院美術館276件,它們均是在認真舉辦各種學術展、捐贈展基礎上的成果。在藏品的利用上,各館都注重加強學術研究,舉辦藏品的陳列展。在修復保護方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邀請了8位義大利專家舉辦講座;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對大型泥塑進行了複製、保護;中國美術館建立了修復中心,這些工作為美術館進行藝術藏品的保護、修復奠定了基礎。

民營美術館方興未艾,是社會資本、民間資源向文化領域投入和匯集的體現,也是國家文化繁榮發展、文化生態日益豐富的體現。文化部高度重視這一新興的文化現象,藝術司專門展開調研、加強引導,在扶持項目中將民營美術館納入工作範圍,為民營美術館的健康良性發展提供了支援。今日美術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等一批民營美術館已經在社會公眾中建立起自己的形象。重組之後的北京炎黃藝術館、上海民生美術館、喜馬拉雅美術館等後起之秀也迅速走向規範。

美術館正越來越多地獲得各種發展的良好條件。從文化部到各級政府、文化主管部門,都對美術館的硬體和軟體建設高度重視。據了解,2011年文化部將全國美術館發展扶持計劃列入“國家美術發展工程”,並重點對全國美術館優秀學術研究成果和公共教育推廣項目給予了獎勵性的扶持。今年將拓寬到美術館的專業人才培訓、展覽策劃、學術研究、藏品保護與修復、公共教育與推廣、國際交流等方面。文化部藝術司將通過對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的管理與指導,進一步強化行業管理和立法工作,在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指標體系基礎上,進一步聽取意見、組織論證,完成制定美術館專業工作規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