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古稀老人臨摹法海寺壁畫 重現神作面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1 11:05:51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被譽為我國古代壁畫藝術三大寶庫之一的法海寺壁畫近日在石景山區八角北路的一戶居民家中“現身”。現年77歲的軍旅畫家王志福在醞釀了40餘年後,與兒子王偉一起花了將近三年時間,用工筆彩繪在宣紙上臨摹成功法海寺壁畫“二十天神禮佛護法圖”西序。

已經完成的“二十天神禮佛護法圖”西序部分,是由5幅高3.2米、寬1.4米的作品拼接起來,總面積22.4平方米,和法海寺壁畫的原大小一樣。由於王志福家的房高不夠,這些“壁畫”挂滿了整整一面墻壁後還要折起一部分。但是,據記者觀察,臨摹後的畫面比法海寺現存壁畫色彩鮮艷並且細部完整。

“我們臨摹再現的是1443年時的壁畫畫面,而不是壁畫的現狀。臨摹的準確率至少有95%以上,所使用的顏料也是選用的礦物為主的國畫材料,壁畫上瀝粉堆金的部位,我們也選用了産自日本的金粉照原樣做。”王志福説,這三年來,不計算人工,光材料方面的投入就超過了2萬元。

而對繪畫藝術而言,人的作用顯然是最主要的。王偉告訴記者,因為有560多年曆史的法海寺壁畫部分已模糊不清,為了達到最準確的臨摹效果,經常要把電腦中儲存的壁畫照片定格在某一部位,然後

一遍遍放大,找到壁畫細部的痕跡,再結合其他細節反覆推敲,然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畫出來,“比如在衣袖上使用的水墨白描手法,必須一氣呵成,而且整個線條寬度都要一致,否則就失去了原畫的神韻。所以我經常在深夜無人打擾的時候開始繪畫。”“其實臨摹的想法在40多年前就産生了。”王志福説,自從1962年第一次參觀法海寺,就被那裏精美的明代壁畫深深吸引,一直想要臨摹,但是了解得越多,反而就越不敢輕易去嘗試。“開始,我不懂佛學,所以翻了很多佛教方面的書籍,了解壁畫裏的人物,之後再研究壁畫的藝術特點和佈局。一直到了70多歲,才鼓起了勇氣去臨摹。”

“能夠有這個毅力和膽量,把法海寺壁畫這種‘細而不能再細’、精益求精的藝術臨摹出來,我覺得很自豪。”王志福説,特別是在法海寺大雄寶殿內縱覽壁畫已經很困難的今天,通過臨摹,可以讓更多人看到1443年時的畫面,知道我國有這麼美麗的壁畫瑰寶。“我們爭取在奧運會前把‘東序’也臨摹完,到時辦一個展覽,請中外人士都來參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