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島子:藝術當代性與發展問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0 11:45:3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島子

2012年2月19日下午,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當代青年藝術家創作研討班的第12期課堂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島子從當代藝術在美術學院的處境説起,結合德國藝術家博伊斯等人的作品和自己在國內外的見聞與心得為大家詳細解讀了“藝術當代性與發展問題”。

清華美院青年藝術家創作研討班第12期的師生們

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在新世紀以來正處於一個轉型時期,一方面由於商業化、資本化衝擊,藝術進入了批量生産、批量創作,而人們對於藝術本體的問題沒有自覺;另一方面,多數的藝術收藏、藝術拍賣都是短期投資的投機行為,甚至假拍現象很普遍。他善意提醒年輕藝術家要珍惜自己的作品,因為作品就是藝術家的生命,要淡定,不要著急,不要輕易銷售自己的作品,要慎重出讓自己的作品。他覺得藝術不應該只是唯利是圖的生意,而是藝術的當代性具有“政治性”,也就是社會批判、審美批判和歷史反省的自由精神。最終藝術表達的是一種自由的精神。因此而言,這種“政治性”不是簡單的或左或右立場,而是一種訴諸人的價值意向、意義追尋的客觀性。藝術正是通過自由精神的建構活動來超越給定的現實,克服物質化生存的虛無,給人以靈魂的安慰、靈性的潔凈與昇華。藝術要有情感的深沉、思想的光輝,“修行”不是修到無情,不能總是在演繹概念,觀念藝術在中國的症候,就只剩演繹概念或社會焦點問題的反映了,所以也走不下去。博伊斯的社會雕塑告訴我們,藝術要克服社會危機、要救贖人心,就要向上和神聯結,向下和動物、植物聯結。

德國藝術家博伊斯的行為藝術

  另外,關於藝術發展他談到,從國際當代藝術的發展狀況來看,從1970年代以社會文化為題材,運用非藝術媒介擴大藝術感知、語義和表達的空間,對博物館、美術館主導的現代主義精英美學原則的抗逆疏離,催發了同時期藝術創作的變異,跨越了美術、音樂、電影、表演藝術、雕塑、建築的傳統分類。傳統美術(The Fine Arts)的定義和分類失效,出現了波普、偶發、行為、環境、地景、光效、錄影、裝置、新具象、新表現、後極限等多種形式和多樣性的視覺藝術……(攝影劉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