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世界新方式
霍克尼而今被稱為英國藝術教父,因為他足夠老,也因為他足夠偉大。他的標誌性作品包括“游泳池系列”,還有上世紀80年代發展出的拼貼攝影作品。這些都是在他定居洛杉磯期間創作的。
1964年,當霍克尼第一次來到美國西海岸,就愛上了這裡的陽光、色彩、空間和人。此後15年,他在紐約、洛杉磯、巴黎和倫敦之間輾轉,直至1978年,霍克尼在好萊塢比華利山上購入一處房産,從此定居於洛杉磯。就像莫奈的吉維尼小鎮,這裡為霍克尼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視覺靈感,數百幅標誌性風景畫在他家中,在他花園裏誕生。
霍克尼在洛杉磯找到了一種嶄新的觀看和呈現世界的方式。他筆端辨識度極強的畫面很容易讓觀眾一眼難忘,不羈的色彩、感性的生活方式、享樂主義的圖景。霍克尼被認為是無與倫比的畫匠,當藝術學校不再將素描功底視作藝術家的必要技能,霍克尼的筆端永遠流暢、多産而豐富多彩。而今,回憶早年接受的繪畫教育,霍克尼表示,“老師只能傳授技藝,而非詩意。”後者無法傳授,只能在熟知前者之後,慢慢感受。
30年前,開始製作照片拼貼作品,這種藝術的靈感或許取材于數十年前的立體主義。他將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寶麗來照片拼貼成一幅圖像。他視之為觀看世界的新方式。“我們對世界的印象受攝影術的影響,”他向BBC記者解釋道,鏡頭或者鏡面只能呈現光學投影,三維世界變成了二維平面,長方形的東西受到透視法則的變形,很少看起來是長方形的,“然而,如果你輪流睜開雙眼,看到的圖像實際上是不同的,因為雙目所處的位置不同。”
不知疲倦的實驗者
2005年,他從洛杉磯遷回家鄉,英格蘭的約克郡,開始創作多畫布的巨型繪畫。其2007年的一幅作品由50幅畫布組成,15x40英尺那麼大。
1月21日即將舉辦的展覽“更大的繪畫”(A Bigger Picture)中將展出他的大量新作,以及一個獨具創意的視頻拼貼作品,該作品利用多臺攝影機捕捉圖像,記錄2005年以來他居住的東約克郡鄉村景象。據説,這件作品就是他拒絕為女王畫像的理由。
屆時,整個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主展廳將被佈置為綠色的林地空間,200幅繪畫追溯了藝術家在過去50年間對於風景的迷戀。該展覽被描述為“通向霍克尼世界的旅程”,學院院長查爾斯-薩馬雷斯希望“這場展覽成為達-芬奇大展之後另一顆重磅炸彈”。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對這位老者大唱讚歌,《觀察家》的本-劉易斯就認為霍克尼晚生了一個世紀,凡-高來到阿爾、高更來到塔希提,而霍克尼找到了洛杉磯,他的拼貼作品也只是對立體主義的延續。
不過,如果凡-高來到這個時代,他是否會用iPad作畫呢?事實上,過去30年,霍克尼始終對新技術充滿興趣,他嘗試了傳真機、寶麗來相機、智慧手機,而今又是iPad和iPhone。
“我每天早晨用iPhone畫下花草,發送給我的朋友,這樣他們每天早上都能收到鮮花。”他告訴2011年出版了霍克尼談話錄《更大的資訊》的作者馬丁-蓋福德,“我的花可以長期保存。我可以用一個小小速寫軟體畫下它們,同時發給15至20位朋友,他們早上睜開眼睛就能夠看到。”
即便霍克尼不吝嗇為朋友送去清晨的驚喜,他也像自己的偶像畢加索一樣,把最優秀的作品留給了自己。這導致霍克尼的作品在市場上極為稀缺,他于1966-1967年創作的《比華利山主婦》在2009年的拍賣會上以790萬美元成交,這是他作品的拍賣紀錄。
“他總是有一種內在的確定,這給他以信心挑戰權威,”蓋福德説,“這種特性貫穿了他的藝術生涯,包括他最後義無反顧地進行風景繪畫。人們説風景畫過時了,他可不信邪,我們能在新展覽中看到這一切。”
達明·赫斯特或許是英國炙手可熱的明星,但是老前輩霍克尼有自己的鐘點,他是一個大膽的配色家,不知疲倦的實驗者。他相信自己的新展覽將向世界提供一種新的觀看途徑,擺脫線性視角的限制。“我從未看得如此真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