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對畫空間展出“蘋果——王玉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9 18:02:5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家王玉(中間)與策展人柳淳風(左)及友人合影

2011年12月29日下午,“蘋果——王玉個展”在對畫空間開幕,展出了藝術家近兩年的創作新作近二十幅,我們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到藝術家細膩的內心世界和敏感得光亮透明的視覺展現。策展人柳淳風以西方藝術史上具有特殊符號意義的“蘋果”為題策劃了本次的展覽。蘋果在西方文明裏是一種極為神秘而又具有劃時代象徵意義的物件。它是性慾、宗教原罪,現實誘惑、慾望以及夢幻等各種非理性思維的表徵,也常常成為人們挑戰權威,開創新境的載體,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是女性專屬的發夢意象(西方美術史中有太多關於蘋果的作品)。王玉的藝術背景來源於西方,藝術家將西方歷史和虛幻語境中的“蘋果”帶入位於“蘋果社區”的對畫空間展出,也把她幻境中的蘋果植入中國現實之中,使得她的“蘋果”具有了新的社會學含義,更成為了藝術家表達自我同時關照社會現實的獨特渠道。

展覽現場

王玉作為年輕一代藝術家中的突出代表,旅法的身份使得她的作品具有了某種全球化的語言方法,而富有東方韻味的思考方式,又使得她習慣運用散點發散式邏輯來構畫作品。

藝術家為觀眾講解作畫過程

常駐法國的她能夠更純粹的體驗其創作成果,而不受其他干擾。細膩而敏銳這兩種特質在許多作品中很難同時並存。中國當代藝術隨著改革開放而一路騰飛,被充分關注,一度成為全球範圍內的熱點。長期以來,很多本土的中國藝術家們早已習慣和擅長創造所謂“針砭時弊”或者是“實驗性”的觀念藝術,將作品的“敏銳性”放在第一位。因為85後中國當代藝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西方的價值體系之上,這使得意識形態單一化和語言方法較為簡單的創作方法非常流行,同時也造就了觀念藝術的盛行。

藝術家與友人

然而作為新一代藝術家中具有融匯國際文化能力的王玉,一直從無惰性的堅持在語言技法上研究新方法,新材料,逐漸將語言和思想觀念融為一體,最終使作品不可複製的語言形象成為了觀念表達的載體,體現了年輕藝術家裏難得的責任感和使命,也令她的作品具備了語言視覺上的細膩感和觀念表現上的敏銳度,實為難能可貴。她是將一種有機媒介和工業感的媒介混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種似是而非、抓不住但卻極其刺激神經的感官效果,有一種化學物質有機化的感觸,而平面繪畫的微妙立體感也帶給了觀者不同尋常的視覺體驗。王玉將丙烯媒介劑和上光劑融于常用的繪畫材料之中,讓畫面充滿了臨時性的俏皮感,這種略帶行為表演的繪畫實驗使王玉的作品自然而然的産生了一種遠古琥珀般儀式化的效果。在看到作品的同時,你會想像,作者是在什麼樣的情形之下完成畫作,或許是在一秒之間,或許是在萬年之外。在年輕人裏,王玉是獨立而冷靜的,儘管她的繪畫常常樂於表現身邊的人與事,然而從作品中,我們還是能非常迅速的體會到它們包含了深刻的文化訴求。在經歷了各種文化的交融之後,王玉很輕易的獲得了一種作為藝術家應該需要具備的時刻置身事外的狀態,她的思想緯度是抽離而淩空的。通過對微小事物的觀察,王玉提煉出了她對世界乃至宇宙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以及全球化進程對人類世界和自然界的影響,以及宇宙太空的變幻,這些都成為藝術家藝術創作需要表達的議題。作品《領袖》畫面中,一個被拉長軀體的“大人物”背著一個被拉長四肢的“小人物”作逡巡狀,似乎在尋覓一個方向。作品除了視覺感觸之外,也給觀者帶來顛覆理性的思考,是什麼力量使得畫面人物如此怪誕?抑或那根本就不是人物?作品《好心情》,少女飄逸的長髮,粉嫩的嘴唇,碩大而靈動的眼睛出神地點綴著整個清新的畫面。作品《另類》所展示給觀者的形像是兩位頭頂長著“犄角”的男性依偎在一起。由作品名來看,便大致可以推測藝術家的創作表達傾向於同性戀題材:因頭上的“犄角”而被他者稱之為“另類”?在全球化背景下,開放性的文化對傳統倫理的挑戰,對社會秩序的必然重構影響,都是創作者與觀者值得深入思考的議題。

展覽開幕現場

藝術家簡介

王玉,1973年出生於江蘇徐州。1995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版畫係;2003年畢業于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學院。曾在巴黎、北京多次舉辦個展。現居住、創作于巴黎。

藝術家與媒體交流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