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倪軍“繪畫,速寫,攝影,電影”展在798開幕

倪軍“繪畫,速寫,攝影,電影”展在798開幕

時間: 2011-04-23 22:20:13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評 >

展覽現場

2011年4月23日下午,由於瀛客串策劃,倪軍個展在博爾赫斯書店藝術機構IA32-cantonbon、水木藝術中心、久畫廊三家聯袂推出,展覽中展出了倪軍重要作品和近期作品。元典美術館藝術總監馬可魯、館長谷燕,久畫廊藝術總監袁加、靳軍,著名藝術家劉小東、申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佐,以及倪軍的老師江大海,校友王迪、著名演員孫淳等人參加了開幕式。

倪軍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就讀中央美院附中時的素描習作 《老人像》,早在80年代後期就被屢次刊登于眾多藝術刊物上,成為當時國內藝術高等院校經典素描範本之一。在當時藝術院校學生中,倪軍具有難得一見的流利英文表達能力,甚至常常能充當外教的中文翻譯。剛畢業的他迅速成為那批“北京人在紐約”中的留學一族遠走高飛了,據説他在美國的經歷也是風起雲湧,高潮不斷。1991年倪軍導演了由喻紅主演的電影《走出紫禁城》,1993年他在紐約策劃組織了包括劉小東、趙半狄、喻紅、馬可魯、夏葆元等國內眾多藝術家參加的“紅星照耀中國”紐約藝術展,1993年至1997年他又在紐約創辦《中國藝術家國際促進組織導報》。同時倪軍又是央視“人物”欄目中,“一臉壞相”的倪軍面對熒屏觀眾侃侃而談,把這檔知識分子關愛的節目主持得賞心悅“幕”。

從北京到紐約,從紐約到北京,倪軍的身份在藝術家、電影人、傳媒人、策展人、電視主持人、大學教授轉机換,如何定義倪軍不如不定義也許更適合他。

倪軍的中國現實主義精神和美國浪漫主義情結始終貫穿在他的藝術態度和生活方式上。無論是彼一時的跨界還是此一時的跨界,倪軍的核心表達方式從來未曾改變。作為藝術家,他作品中所呈現的無論人物、靜物還是風景,都帶著濃濃的政治色彩,就連《三劍客》中的那三條魚,也仿佛被倪軍點化人性,擔負起某種政治使命。

繪畫性是倪軍作品突出的另一特點,他在繪畫語言上始終堅守學院體系的嚴謹規範,這一點更符合“藝術”單詞在古希臘文中“技巧”或“技能”的本義解釋,而並非今天所額外具有的、創造性的“自為”內涵。

倪軍不斷地在中西方文化以及不同的文化行業中跨越、滲透,每一次的跨界都給他帶來更豐富的經驗值,也使他對社會的認識更為立體和透徹。如果説藝術是對當下社會的反應,那麼倪軍的社會經驗使他的藝術動機變得神秘起來,作品也愈加耐人尋味。

“重要作品”一詞眼下被中國當代藝術界廣泛使用,好像只有作品被“重要”了才能變身為成功的藝術家,而倪軍的“重要”卻是他通過跨界來實現自我的“社會”性,過去是這樣,未來肯定還會是這樣,或許他最關注的創作就是----如何成為他自己。

展覽日期為4月23日-6月12日。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