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丹青不老——陳大羽先生百歲誕辰書畫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1 13:11: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陳大羽作品 1991年

今年是當代傑出的書畫家和美術教育家陳大羽先生誕辰一百週年。為紀念陳大羽百歲誕辰,回顧其一生豐碩的創作成果,廣州藝術博物院特舉辦“丹青不老——陳大羽先生百歲誕辰書畫展”。

這次展覽于2011年4月12日開始,至6月12日結束。共展出陳大羽不同時期的國畫、書法和篆刻作品八十多件,主要為陳大羽親屬收藏的作品,以及陳大羽親屬向我院捐贈的一批作品,另外還有一件向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借出的作品。為配合展覽,廣州藝術博物院還編輯出版了展覽圖錄,並於4月12日展覽開幕當天舉辦陳大羽藝術研討會。

陳大羽(1912—2001)原名漢卿,齊白石為其改名翱,字大羽,遂以字行。廣東潮陽(今屬汕頭)人。早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科,師從吳昌碩弟子諸樂三、諸聞韻、王個簃等。其後又拜齊白石為師。歷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美術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京書畫院副院長等。

陳大羽在20世紀50年代即享譽中國畫壇。他多才多藝,花鳥、山水、人物畫俱佳,而以花鳥畫最具開拓性成就,尤以畫雞久負盛名,還兼擅書法和篆刻。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之中,他不斷進取,銳意創新,殫精竭慮。其藝術兼具吳派和齊派藝術之長,又自成面貌,洋溢著濃郁的新時代氣息,為中國畫在當代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人們評價他是繼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之後又一位風采獨具的寫意花鳥畫大家。陳大羽又是一位傑出的美術教育家。他先後任教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和南京藝術學院等,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

陳大羽雖然長期遠離家鄉,但心繫桑梓。他生前就有將自己的書畫作品送回廣東展出的願望。2009年,陳大羽的家人與廣州藝術博物院取得聯繫。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由廣州藝術博物院主辦的“丹青不老——陳大羽先生百歲誕辰書畫展”得以成功舉行。

陳大羽先生是一位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廣東籍畫家。藉這次展覽,大批陳大羽作品首次在廣州亮相,而廣州藝術博物院也得到其親屬捐贈的一批陳大羽作品,這是對這位廣東籍優秀藝術家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紀念,同時也將對陳大羽藝術研究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這次展出的《一唱雄雞天下白》,以毛澤東《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的詞句為題,是陳大羽在20世紀60年代的代表作。畫面上,一隻雄雞站立在一堆高聳的草垛上引吭高歌,形神兼備,遠處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在筆墨形態上顯示出與齊白石密切的淵源關係。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畫家必須對傳統花鳥畫進行“革新”,賦予政治內容。因此,這件作品在當時被認為是表現了新中國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和中國人民鬥志昂揚的精神風貌,是一件群眾喜聞樂見而又具有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的作品,受到美術界的好評,從而表明,過去只適合“孤芳自賞”的花鳥畫也能表現宏大的政治主題。雖然這種“革新”使得當時的部分藝術品淪為政治圖解,但在客觀上卻拓寬了花鳥畫的題材,從前很少入畫的所謂“俗物”如莊稼、蔬菜、瓜果、農具等,這時都受到畫家的青睞,使花鳥畫從原來的“陽春白雪”變成“下裏巴人”,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藝術形式的變化。

《蟹酒圖》,是粉碎“四人幫”後不久陳大羽以嶄新的手法創作的一件作品,以此慶賀“四人幫”的倒臺,體現出一種喜慶的氣氛。他以四隻蒸熟的螃蟹象徵“四人幫”,諷刺昔日橫行霸道的螃蟹,今日卻成了人們的盤中餐,人人當啖之而後快。類似的題材和寓意在齊白石作品中也出現過(齊白石諷刺的是橫行中國的日本侵略者),但陳大羽這件作品的表現形式卻與齊白石完全不同。眾所週知,中國的酒文化極其發達,酒器種類之多不勝枚舉,但此畫中並不是什麼名貴的酒器,只是普普通通的玻璃瓶和玻璃杯,正是當時中國普通家庭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他以簡練的筆墨勾勒酒器,採用不同於齊白石畫法的勾線平涂法畫螃蟹,造型生動,真實可感。對象輪廓線周圍以淡墨渲染,烘托出玻璃酒器的晶瑩透亮,具有裝飾意味。整幅作品既有現代感,又不失中國畫的筆墨趣味。

《迎歲》,是陳大羽在廣州過春節時創作的一件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新歲朝圖”。所謂“歲朝圖”, 一般是指在春節前夕創作的寄託除舊迎新之意的中國畫。傳統的歲朝圖多以佛手、壽桃、蝙蝠、魚等寓意吉祥的物品或梅花、水仙等春節前後開放的花卉為題材,以表達新年的喜悅和祝福。陳大羽延續了齊白石藝術以情動人的一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激發起他創作的靈感。他愛畫歲朝圖,更創作出這件不同於傳統歲朝圖的“新歲朝圖”——花瓶裏插著一株蓬勃美艷的桃花,再配上豐碩壯實的雞冠花、淡黃嫩綠的菊花等壓腳花,下面是或零散或成串的鞭炮,表現的是廣州人喜迎新春的習俗,整個畫面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和熱烈喜慶的新年氣氛。畫家通過自然萬物寄託自己豐富的情感,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使花鳥畫藝術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相信每一位廣州人看到這件作品都會倍感親切。

《珠藤蜜蜂》,描繪數叢紫藤花隨風輕拂,幾隻蜜蜂在花叢中自由飛舞,花、葉背後以虛化的藤蔓作襯托。一改吳派的表現手法,在寫生的基礎上,以變化多端的墨線勾畫花、葉的輪廓,然後以濃淡相宜的色彩點染其中,再以淡墨、淡彩渲染花、葉輪廓線周圍以烘托主體,使主體更加突出。線條筆觸濃、淡、粗、細、幹、濕變化豐富,虛實、疏密對比強烈,力求使線與面、色與墨達到一種平衡,線條乾淨利落,色彩清雅秀潤。其勾勒線條具有濃厚的表現意味,不單使寫意畫做到造型準確,同時又不失筆墨趣味和力度,真正做到了既講“物趣”,又講“天趣”。由於陳大羽有深厚的筆墨功底,又堅持長期觀察寫生,所以對各種題材他都遊刃有餘。他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得失後,線上與面,色與墨的處理上進行更加豐富的變化。

《松柏頌》,畫中的青松翠柏虬曲而勁健,令人不禁想起“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蔭”的詩句。這件作品以鮮艷的黃色作背景,襯托綠色的松針和青色的柏葉,使畫面産生明麗的裝飾效果,可謂大膽的嘗試。畫家借鑒了劉海粟的潑彩山水技法,以墨為骨,以色為輔,將大塊色彩或點綴、或烘托、或罩染、或交融于墨線之中,創造出“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的燦爛厚重的藝術效果。劉海粟稱讚陳大羽的潑彩寫意畫“用大紅大綠,姹紫鵝黃,照樣能通俗而又能脫俗,因為他有篆書的線條,在紅綠中橫衝直闖,如趙子龍的槍出入百萬軍中。”這件作品是他在八十九歲高齡時創作的,當時他雖然經歷了白內障和腸道癌手術,但依然精神矍鑠,激情洋溢,筆下的物象便是他心境的寫照,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觀者無不被老人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所感動。

《京劇人物》是一件精彩的人物畫作品,描繪的是京劇《野豬林》中的人物形象。雖然是以寫意筆法來表現,但對人物的描繪仍然一絲不茍,將人物的衣著鞋帽、手持道具、粧容、身段、眉宇間的神情,以及由此帶出的戲劇情節,忠實地一一刻畫出來。即使不熟悉戲劇的觀眾,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這種精準的描繪只不過依靠寥寥幾筆就完成了,使觀者不得不佩服畫家高超的筆墨表現力和概括力,可謂將中國畫的筆墨神韻、趣味發揮到淋漓盡致。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獨特魅力,也就在這濃、淡、幹、濕、輕、重、徐、疾的筆墨變化中,令人嘆為觀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