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2011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三月舉行(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9 18:39:31 | 文章來源: 新浪收藏

“復感·動觀——2011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于2011年3月7日至4月15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該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財團法人台灣美術基金會、中國美術館、台灣美術館共同主辦,是海峽兩岸兩個美術大館深化兩岸美術交流聯合舉辦的當代藝術展,力求呈現兩岸當代藝術新的共同特徵。

展覽主題由“復感”和“動觀”兩個關鍵詞構成,旨在探討藝術本體中語言與觀念之間關係的學術命題。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從較為單一的藝術樣式發展到現在豐富多元的狀態,最明顯的就是語言與觀念的嬗變。越來越多的藝術思考與創作回歸到藝術本體的研討之中,藝術語言和觀念維度的表達趨於更為多樣性、複雜性及其當下性。“復感”是一種新觀念的體現。觀念的複雜性使得單一的藝術語言不能全面滿足藝術家的創作,紛繁且新型的語言表達不但給予藝術家完善觀念的形式支援,也在新的層面上豐滿觀念的本身。“動觀”意指具有交叉性和實驗性的新的藝術狀態,提示出一種當代性的文化衍變。

以“復感·動觀”作為“2011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的學術主題,一方面隱喻進入21世紀的當代生活,在社會、經濟、文化、技術等領域瞬息變化的驚人速度與複雜過程,全面牽動兩岸社會思想與日常生活的相關活動,並對人們最親近的日常節奏與景觀産生出結構性的影響,另一方面,“復感·動觀”也標示著兩岸當代藝術家超越西方樣式和植根地域文脈的態度,通過對日常生活本身的反省與探討處在全球語境中的文化特殊性,引動更深刻的理解與關懷。

來自中國大陸的藝術家尹秀珍將過去的經歷與當下的體驗和狀態編織在一起。觀眾可以走進用衣服編織的“人腦”,作品試圖傳達 “記憶”與“經驗”的融合。楊福東的作品展示了一個時尚雜誌的編輯擁有神奇的魔法,具備常人所不能的力量,講述了在無窮無盡的幻想、回憶和轉瞬即逝的故事。慕辰把來自甘肅、青海、江西、安徽、北京等地不同顏色的土,用中國古老的夯土法夯成香奈兒、路易威登、Walkman的標誌,展現了在全球化進程中消費生産的現場。建築師卜冰在美術館的平臺上建成了一個風吹翼動的建築裝置,讓觀眾在風動影幻中遠望景山,感受人在《雲屋》中復感與動觀。

卜冰《寧波五龍潭山莊》  
 

來自中國台灣的藝術家莊普以一公分見方的印戳替代畫筆,經無數重復的戳印動作,將顏料在畫布上如網格狀綿延拓展,畫面內斂而具詩意。陳松志在平凡無奇的空間中,運用明鏡與紙的素材特性,撥弄抽象而隱諱的微弱美感,勾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的感性片段。陸先銘的風景多以台北城市的空間景貌,呈現都會生活的存在感,理性的畫面中帶有淡淡的鄉愁。葉子奇透過細膩、寫實的筆調,在客觀的自然物象描繪中,滲透出寧靜幽遠的主觀哲思,作品帶有某種隱喻象徵與人性溫度。杜佩詩手工紙偶動畫《玉山迷蹤》,將小説情節與新聞事件交叉編織後重新訴説,輕巧的演繹台灣社會情境及批判視點。

杜佩詩《玉山迷蹤》  
 

本次展覽所選擇的參展作品從語言出發,建立起新的觀念,再從觀念中創生出豐富的視覺藝術形態,展示了近幾年兩岸的藝術現象與文化指向,藝術家從語言新維度中創生一種新的觀念,從中給力於一種新的視覺文化。兩岸各有12位藝術家參展,參展作品均為藝術家最新的創作,共24組。作品形制以裝置、新媒體、影像、新材料藝術構成,體現出展覽在學術命題和作品類型上的新意。展覽將於6月移師台灣美術館展出,希望給公眾帶來一個全新的當代藝術的視覺盛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