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手藝農村——潘魯生主持山東農村文化産業調研成果展》新春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06 14:43:4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手藝農村

2011年1月9日,中國美術館將舉辦新年的首個高規格大型展覽“手藝農村——潘魯生主持山東農村文化産業調研成果展”。 此次展覽由中國文化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

名為《手藝農村》的“山東農村文化産業調研成果展”,是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主持。潘魯生集近三十年民藝理論研究和十餘年田野調研成果,將把帶著鄉土氣息的農民手藝帶入藝術殿堂,展示當代背景下農民農村文化産業的藝術魅力。潘魯生説,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民間手藝拿到當代藝術的層面上來呢?我覺得民間藝人的創作,用當代藝術的標準衡量,也是毫不遜色的。

展覽通過文獻、實物展示、手藝人演示、傳統手藝創意的形式展出來自山東鄉村的農民手藝並進行學術研討。展出內容涉及山東省濰坊、臨沂、菏澤3個地市的7個調研項目,即楊家埠風箏、年畫;臨沂柳編、紅花鄉中國結;曹縣桐楊木藝、鄄城土布、巨野農民工筆繪畫。旨在揭示傳統文化資源與産業發展、文化建設的內在聯繫,詮釋文化生産力對推動城鄉統籌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探索新農村的文化道路,促進農村手藝産業的發展,推動農村文化建設。

眾多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大工業生産雖然已經取代“手藝”佔據了主導地位,但是“手藝”並沒有因此退出歷史的舞臺。手藝在今天的發展,既是歷史的延續,也是文化的傳承,在當代社會具有豐富的內涵。文化意義是手藝價值的第一屬性,手藝産業已很大程度地轉化為文化産業,其生産價值取向已整體地指向精神生活和審美需要,它立足手工勞動方式,追求手工藝生産的産業化目標,著重以審美産品的創造進入現代生活。民生意義是手藝價值的重要內容。手藝産業設備簡單、工藝由人,而且可以綜合發揮地域的風土人情特點和優勢,給産品以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美學品格。手藝的民生價值,依託于手藝的經濟價值,發展手藝産業,不僅能以它的快樂勞動體驗和富有藝術色彩的産品對大眾精神生活産生積極影響,也能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生態意義是手藝價值的題中之意。手藝的生産多利用生態資源,很少污染環境,能因地制宜、隨機應變。生態整體性、文化連續性和人的完整性的深刻維護,最終要取決於手工勞動産業形態的全面崛起。除上述意義外,它還有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方面的廣泛意義,譬如維護自然環境和傳統人文資源、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産業、保持地方人文特色、解決失業和人口流動問題、拓寬群眾文化生活渠道、豐富勞動形態和産品形式等。因此,面向未來,應該從促進人的發展和文化建設、探索新型産業化道路的戰略高度重提“手藝”。(韓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