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瑞信•2010今日藝術獎”揭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3 20:42:0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瑞信•2010今日藝術獎 海報

 

梁紹基:在頭腦中的詩化冥想和理性關注的相互交集與轉換中,梁紹基運用不同質感的自然媒材在裝置、雕塑、新媒體、行為等藝術形式的臨界點上將“自然系列”的創作持續了20年,“蠶”的創作具有本土的內發性,並且將藝術還原為一種日常生活的實踐,他所體悟與提煉的禪意有助於修補我們殘損的人格。借用原始形態的物象對當代科學、社會存在、生命意義等問題進行了回溯式的反思。

劉小東:在劉小東的繪畫中沒有對於現實生活的宏觀闡釋,他只是通過一個個小人物的視角將時代賦予個體的真實感受準確地表達了出來,既不激進,又不卑微。他的作品表現了生活在社會普通階層的各色“小人物”,他的視點駐落在這些“小人物”身上,用這些人物的喜怒哀樂和他們最日常的生活狀態提示著人們對於生存現實的細節性關注,並展示了當代社會中的一種生存風景。

沒頂公司(MadeIn):沒頂公司關注已有藝術系統的內部結構,而不僅僅停留在使用現成的經驗和個體生存體驗上,並在嘗試擴大個體工作範圍的基礎上形成了另一種工作方式,創作實踐針對以個體價值確認和個人所有權為基礎的反向邏輯之上,質疑和刷新當前被藝術的各類系統提前設定好的關於藝術家的角色標準,並以集體的名義瓦解了在當代藝術世界中固有的對於個體核心價值觀的推崇。

邱黯雄:邱黯雄不僅熟諳數字動畫的製作技術,同時也具有深厚的藝術修養,並且對中國傳統文化典籍與生存現實有著自己深切的體味。他是一個開放的、不斷進取的當代藝術家,他將自己的藝術創作同這個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卻並不為其所裹挾,時刻保持清醒的意識,並借助藝術作品的形式發出批評的聲音。因此,他的作品雖然探討的問題是當下的,但動畫的意境中,卻也傳達出一種傳統的詩意和淡定的從容。

史金淞:史金淞的作品並不是中國當代藝術過去十數年語言形式的簡單重復,他的作品中很少直接借用可見的社會形象進行表述。無論是他早期的造型奇特的機械樹根摩托車還是近期不銹鋼的使用,都無疑是一種隱喻語言,象徵著一種機械社會,他將自己的個人體驗設置於作品之中,在看似運用古老傳統手藝修補拼湊出的極具現代性的機械物件中,給人一種叛逆、價值觀的衝撞以及道德感的矛盾和人格分裂性。

孫原/彭禹:習慣性地打破遊戲規則和藝術標準是孫原/彭禹的創作主線。儘管孫原/彭禹在自己的藝術創作試驗中,材料總是不斷變換,形式多樣,可他們作品一直關注的主題卻是永恒的。他們一直致力於用先鋒姿態表達對陳舊藝術語境的突破,強調真正的藝術實驗對社會性的審美慣性和思維定勢的衝擊。

楊福東: 楊福東的作品洋溢著一股濃郁的知識分子氣息。從第一部作品開始到他的代表作,都在關注著一些所謂“宏大的小題材”,即在作品中混雜混合人物的身份、時代因素等,用影像的手段營造出一種白日夢式的囈語抑或是時空時序的精神關照,並以此來折射當代知識分子在現代化的狂飆突進中因為身份的轉化、模糊、理想主義的氣質的失落帶來的內心變化。

尹秀珍:尹秀珍的獨特性在於,她具有將敏銳的個人經驗和材料感覺與複雜的社會公共問題有機融合的本領。她的藝術始終在極強的敘事特性和材料的直接屬性間保持著一種適度的張力,尹秀珍的作品通常顯示了一種對事物的某種內在屬性和價值敏銳的觀察能力。

朱加:作為中國最早一批使用錄影媒介進行創作的藝術家,朱加的探索更多地集中于用非常規的媒介應用方式打破觀者對於傳統影像概念的習慣性認可,他不強調使用模式化的媒介表現方式來界定自身對於現實的感受,在對於事物之間本就毫無“關聯性”的矛盾關係的痛苦考據中,向生活和自我發出一種冷眼式的公共質詢。

朱偉:朱偉的作品所選擇的水墨材質本身複雜的技術特性,從製作的角度消解了觀念藝術因現代工業的介入帶來的快速與低廉的基本屬性,並用其獨特的造型方式和材料質感構建起了一種不同於其他架上繪畫的語言特徵。經常使用源自中國傳統繪畫的題材來表現有關現代社會的主題,用極具個人化的視角反映自改革開放伊始的八十年代初至今的草根生活與現象社會。

 

   上一頁   1   2   3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