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藝術品質押融資時代真的來臨了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06 12:32:31 | 文章來源: 西安日報

近日,深圳一家企業以自己的蘇繡藏品作為質押,獲得銀行3000萬元的貸款,這令不少收藏頗豐的藏家大感興趣 文物藝術品質押貸款在藏界呼籲多年不見蹤影,難道這個瓶頸就此被打破了?其他企業家、大藏家的藏品能否就此照方抓藥?為此,記者走訪了幾位業內人士,讓我們聽聽他們是怎麼説的。

事件

154件蘇繡=3000萬貸款?

不久前,深圳市某公司以其收藏的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任慧閒作品在內的一批蘇繡珍品作為質押,成功獲得建行深圳市分行的3000萬元貸款,解決了這家企業目前發展面臨的資金瓶頸。據了解,該公司依託中國絲綢産業深厚的歷史文化,開發了一批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的絲綢商品。隨著業務的迅速擴大,企業迫切需要獲得銀行支援,但由於一直不能提供房産等銀行普遍認可的抵押物,始終不能如願。

於是,在深圳市文改辦、文博會公司的牽線搭橋下,建行深圳市分行與該公司取得聯繫,開始探討文化産業融資模式的突破。最終,大家把目光鎖定在該公司收藏的一批蘇繡藝術品上。他們認為,蘇繡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較高交流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等,而任慧閒大師又是當代健在的少數幾位有突出貢獻的蘇繡大師之一,因此可以作為融資的抵押物。

建行深圳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鋻於蘇繡藏品具有穩定的物理及化學性質而不易變性、易運輸、易保存且倉儲期限較長、易變現,功能多實用性強、價值看好等特點,初步判斷其作為貸款質押物的風險較小。對此,由文化部推薦的5位專家組成小組,協助銀行部門對這批蘇繡進行評估。據參與評估的業內人士介紹,每位專家分別獨立對每幅作品填寫評估表,對於任慧閒大師的作品,採用專家組集體評定法;對於其他作品,則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作為最終評估價格。最終,專家組確認154件藏品的市場總價值為5000萬元,該公司獲得貸款3000萬元。

質押融資

收藏品變現的另一種新途徑

事實上,藝術品的質押融資功能在國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據悉,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曾經陷入過現金短缺的困難,他們以兩幅壁畫作為質押,從摩根銀行獲得了一筆約3500萬美元的貸款。美國的電影製作人朱利安 思科博爾也曾經以畢加索、安迪 沃霍爾和達利的作品作為質押,成功地為因資金短缺而停工的一個公寓樓建造項目融入了新的資金。

據美國的一家商業銀行藝術部門負責人介紹,他們很早就開始經營“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一些客戶對用藝術品獲得貸款的需求是十分強烈的。近幾年來,這個部門每年審批通過的貸款總額從數百萬美金一直到大約1.2億美元。發放貸款的對象除了一些畫廊主,甚至還包括了一些著名的收藏家。不過,在國內收藏界,文物藝術品質押融資雖然被國內人士熱盼已久,此前卻始終不見實施。

近年國內文物藝術品市場持續火爆,僅在最近半年多時間裏,就出現了不少天價拍品,如以9520萬元成交的齊白石花鳥冊頁《可惜無聲》、拍至1.008億元的張大千絹本巨作《愛痕圖》,和以4.368億元高價成交的宋人黃庭堅書法作品《砥柱銘》,可以説,這些天價藝術品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國內某些藏家資金的一個重要流向。有人推測,藏家所購的藏品價值,有些甚至高達其總資産10%的比例。

事實上,藝術品融資功能的實現意義也頗為重大。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文物藝術品市場最重要的變現渠道只有拍賣,而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資金難題時,將企業收藏的高價藝術品委託給拍賣行進行變現,往往需要較長的運作週期,並且還要承擔流拍的風險。雖然藝術品市場的巨大升值潛力已被大量愛好收藏的企業家所看好,也有大量資金從房市、股市流入藝術品市場,不過,藝術品變現難的問題卻長期無法解決。

一家拍賣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分析説,目前老闆們只敢用純粹的閒錢玩收藏,他們知道,在拍賣會上花掉的錢就意味著在一段時間內“死掉了”。如果這些藏品可以在需要時換來貸款,那他們可以更加大膽地收藏。他預計,如果可以質押貸款,企業家投入收藏的資金至少可以增長20%以上,對市場的推動作用將十分明顯。同時,和賣掉藏品不同,質押給銀行以後,藏品的所有權沒有改變,藏家既可以得到資金週轉又不必割愛,如果銀行開展這一項目,需求一定很大,對藏家和文物藝術品市場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知道,僅在北京每年拍出的文物藝術品就價值幾百億啊。”

這位負責人還告訴記者,藝術品能夠作為銀行質押物的話,對於銀行也大有裨益。藝術品的強大升值潛力已被證實,這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化解銀行風險。

難題

沒有統一的藝術品評估標準

國內已經迎來了“全民收藏”的時代。一方面,藝術品在拍賣市場的火熱已成不爭的事實,據有關統計顯示,今年嘉德春季拍賣會總交易額高達21.28億元,北京保利5週年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更是超過33億元;另一方面,國內的民間收藏可謂是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但是,與藝術品收藏拍賣火熱局面不匹配的是,將藝術品作為質押物進行融資的方式在金融市場上卻沒有被廣泛認可。

藝術品市場評論員牟建平認為:“由於國內沒有統一的藝術品評估標準,不同專家對於同一件古董、書畫等藏品在價格和鑒定問題上很難形成統一意見,這是造成藝術品質押融資這一金融化趨勢遲緩發展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價格問題上,同一藝術品在不同時期會出現不同的拍賣結果。就拿康熙年間的一件釉裏紅折枝花卉紋水盂來説,2004年、2009年其分別以431.84萬港元、902萬港元成交,後者竟是前者的2倍多。

即使是同一時期,不同專家對同一幅作品也會評估出不同價格。比如齊白石先生30歲左右創作的一幅《四佛呼雷》山水畫作,專家給出的估價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字,有的是在300萬至600萬元不等,有的甚至估價千萬元。

其次,在鑒定問題上,業內人士認為,蘇繡是一項手工極強的傳統藝術品,鑒定相對簡單。目前的市場上,蘇繡沒有真偽之分,只有優劣之別,這也為估價提供了基本依據。但是書畫、瓷器、玉器這些傳統的收藏門類卻複雜得多,對真偽問題經常出現眾説紛紜的局面,銀行如何決斷是問題的關鍵。

解決

個別突破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對於藝術品能否突破評估難題,牟建平認為並不樂觀,“國內尚沒有足夠權威的藝術品鑒定和價值評估團。銀行方面組建的專家團隊也通常不具備專業評估資格,單純依靠銀行方面力量不足以減少藝術品進入金融市場的風險。因此,像蘇繡質押融資事件只能作為個案,銀行的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很難形成規模。”

深圳一藝術機構藝術總監黃瀧表示,要想突破這些難題,一個完善的藝術品評估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他説:“藝術品的價值評估需要權威機構來把控,而且藝術價值的權衡,是一個歷史的沉澱,需要一個體系來評估,而不是單靠專家組。”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藝術品評估體系的真正建立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並且這個體系是否能夠衡量出每件藝術品的價格,也有待考察。從目前來看,對藝術品進行個別突破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

雖然藝術品市場普遍存在評估難題,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容易克服。比如,許多當代優秀工藝美術作品已經價格不菲,如果作者在世,還可以由創作者本人輔助鑒定;此外,一些出身明確、傳承有緒的文物藝術品也比較容易進行真偽鑒定。因此,銀行可以考慮先向這樣的文物藝術品打開質押貸款大門。

除此之外,他們還建議,銀行可以與國家權威文物機構合作建立一個專業評估團隊,利用團隊力量對個別藝術品進行評估,也將是藝術品以“個案”形式進行融資的有效途徑。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