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特爾納獎獲獎作品”等呈現義大利視覺藝術現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1 16:59:00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視頻裝置作品《煩悶》,以男人的手和獅子的爪子錶現“煩悶”這一概念。

  “‘烏托邦’的概唸經過重新審視,它並非歷史,而是可見的可以與現代化對話的概念。”——這是策展人對義大利特爾納獎獲獎作品的評價。14位藝術家的作品呈現了義大利視覺藝術的現狀,包括創作理念。不過,這些以“當代能源”為主題的作品,只是義大利當代藝術的“冰山一角”,呈現的是經濟危機之後,人們重拾人性的價值需求。

▲ 雕塑作品試圖呈現人與環境的關係

  “這些,只是義大利當代藝術的冰山一角。”《義大利風姿——第二屆“當代能源”特爾納獎獲獎作品與賈魯佐視覺藝術協會的“烏托邦”主題作品聯展》的策展人之一姜盧卡説,將於6月3日至7月11日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展出的這一展覽由32組藝術作品組成,分別為義大利第二屆以“當代能源”為主題的特爾納獎獲獎的14位藝術家的作品和賈魯佐視覺藝術協會以“烏托邦”為主題的14位藝術家的作品。它們呈現了義大利視覺藝術現狀,因為所使用的創作技法,以及基礎的理念之間的差距,對於中國觀眾,似乎仍有認知上的困惑。“展覽集中表現的主題是,在經歷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之後,人們重拾人性的價值需求。” 姜盧卡説。

  特爾納獎與英國著名的當代藝術獎特納獎雖僅有一字之差,但此獎項是2008年在義大利文化部的協助下設立的,關注的是當代視覺的、前瞻的、多方向的藝術創作。第二屆特爾納獎以“能源:人類=未來:環境”為主題,展品的表現形態與創作技法豐富多彩——通過呈現夢境與景象,困境與衝突,向當代生活之真實和對世界之可能的猜測打開心靈的窗戶。參展藝術家的共同點不在於他們屬於一個流派,而是思維形式上的靈性相近,共有的藝術設想使他們的藝術創作相通。通過他們構造的藝術世界,烏托邦不再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它被呈現在紙上,融合在裝置和材料中,以各種當代藝術語匯討論人類生存環境的議題。另一位策展人瑪麗薩解釋:“‘烏托邦’的概唸經過重新審視,它並非歷史,而是可見的可以與現代化對話的概念。”

  “貧窮藝術”的重要藝術家之一米凱朗傑洛·皮斯托萊托此番也有作品《立方體鏡中的無限個立方體》參展。該作品創作于1968年,與“貧窮藝術”秉承的以石頭、馬鈴薯等突破傳統的普通平凡的材質為創作元素,《立方體鏡中的無限個立方體》是以霓虹燈和石膏為媒材的裝置作品,人在鏡子的虛境中看到自己,再找回自己。立方體的內部也由鏡子製成,照鏡子的人可以看到想像中的和現實中的自己,在這個可以製造錯覺的空間裏,則還有另外一個內部可照鏡的立方體。

  藝術家馬烏羅·佛爾奇長達3分33秒的視頻裝置作品《煩悶》表現男人的手和獅子的爪子之間影射的“煩悶”概念,藝術家認為:“在煩悶的心情中,人與世界的關係和動物與環境的關係相一致。”

  參加此次展覽的藝術家路易其·歐塔尼的兩件作品,還將被放置於世博園義大利館內展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