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用當代藝術反思深圳的歷史與未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14 18:13:13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帶著蒙娜麗莎47×7米的碩大微笑,世博深圳案例館向公眾拋出了一個充滿當代藝術元素的懸念,它把“城中村”這麼一個中國現代化快速轉型中的矛盾體,放置於全球視線之內,試圖與世界探討發展中國家的尷尬境遇。

 

“深圳案例館的策劃運作本身是一個跨界性的藝術活動。”總策展人孟岩説。此次籌劃運作深圳案例館,孟岩和他的策展團隊希望用一種不那麼宏大和主旋律、體現獨立思考特質的方式構造深圳案例館的尺度。

“案例館的第一個空間要還原大芬村的逼仄感,讓參觀者獲得漫步城中村的身體體驗。我們找來大芬村的油畫産品擺出狹窄、擁擠的空間結構,但又不能削弱美感,需要通過燈光來調節。”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高廣健在此展現了其深厚的舞臺設計功底,稍微撥動了幾下,一個散發著文藝氣息與柔和質感的“小劇場”暫態成型。如孟岩所説:“跨界團隊並非簡單羅列各方面的專家在一個項目組中,而是有機整合,建築的空間語言要與導演的時間軸敘事,與裝置藝術、影像、樂聲統合在一起,這也是深圳館的特別之處,她不是‘流水裝配’出來的,而是諸多觀念的一統,是眾人完成的織體細密的凝固的交響樂。”

大型油畫裝置“大芬麗莎”的出爐曾遭到不少非議,“蒙娜麗莎跟大芬村存在非常緊密的關聯,它是大芬村這麼多年生産最多的一幅世界名畫。我們對蒙娜麗莎圖案進行再創造是為大芬村這個案例的敘事服務,它是一個導讀,也是完整敘事的第一幕,引起觀眾的期待,設置一個懸念。畫是怎麼造出來的?是誰在造畫?”在孟岩看來,策展團隊和507名畫工都是“大芬麗莎”的作者,蒙娜麗莎的原圖被放大到像素的概念,每個畫工畫的其實只是分解後的一個像素,不限制筆法、創作風格,每一塊的痕跡都不一樣。當然,你得走近了瞧才能發現。在深圳案例館的空間內,選用了16件藝術作品來豐滿空間的藝術質感,策展團隊冀圖通過裝置、當代戲劇、多媒體等藝術語言的互動來展示前沿和先鋒屬性。例如藝術家楊勇的“七彩浮雲”,介於抽象與具象之間的手法,為空間補足柔和、純美的視覺感觸;而他的第一件作品,在出口處凝固化的一滴碩大顏料,則將大芬畫工的生存境遇和夢想糅捏到了一處。這16件藝術品並非簡單羅列,而是“空間結構的三部曲”,是“16個深圳的篇章”,以完整的敘事形態出現,一氣呵成地濃縮再現了深圳這個“全中國最大的試驗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