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之林 南泥灣(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
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靳之林油畫大展”將於2010年5月17下午15時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將展出靳之林從藝六十餘年中兩百餘幅油畫作品,近百幅素描作品,以及回顧靳之林致力於民間美術研究之歷程的文獻展。
靳之林先生現為中央美術學院造型類博士生導師,西安美術學院本原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靳之林在藝術界是個“異數”。他本直接受教于徐悲鴻,齊白石,董希文等先生,建國初期就以《毛主席在大生産運動中》、《南泥灣》等作品成為重要的油畫家,中年以後卻因從民間剪紙中發現中國本原文化符號,轉向研究和尋找中國文化的精髓。與一般興趣者不同的是,他深入到民間藝術中去,並著有多本中國本原文化研究專著。他説:“民間老大娘給了我兩把金鑰匙,一把是生生,一把是陰陽。”正是這兩把鑰匙為靳之林的藝術歷程打開了另一扇門。
古今中外都有例證,藝術家從民間美術中感應到原始的,新鮮的東西,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啟發使自己的創作得到昇華。靳之林從發現、感悟民間藝術,到撲入民間藝術全身心地探究,是一種主動地,淘寶式地發掘吸收。靳之林每做一事必全心投入,因此在考古、民俗學、文化學、美術創作方面都有成果,這些成果在靳之林的血液中融會貫通,匯聚成靳之林獨特的藝術人生和藝術面貌。
靳之林先生在五六十年代即以《毛主席在大生産運動中》和《南泥灣》享譽畫壇,基於他本人不斷探索民間美術中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本原文化精神,他在保持油畫的語言品質的同時,融匯了中國筆墨的寫意精神。他在1997年以後創作的作品,受到靳尚誼先生的高度評價“靳之林作品相當寫意,形很不具體,大感覺卻具體,筆法靈活生動,意境超脫和超越了該情該境的真實感,達到了本身的一種抽象美。在用筆上不是歐洲方筆擺的理性筆法,而是自由抒發的中國傳統的筆墨,生動而不輕浮,奔放而不粗泛,感覺內在細膩,造型豐富深厚,具有鮮明的個性”。
靳之林開創了油畫四條屏的探索,把他對於自然的熱愛,抒發為對生命綻放的歌頌。他畫各種盛開的花卉,以及“寒來暑往”四時的變遷景觀。靳之林在油畫裏用筆很自然,筆未到氣已相接,每下一筆和氣要連接、貫通,他在畫荷花時,感覺普通油畫尺幅不足以貫氣,荷稈延伸,接天接地,無意中畫幅尺寸成了國畫中四尺整紙的條幅。靳之林的國畫素養為自己的油畫創作打開了新天地。
靳之林的作品,無論是黃河還是玉米地,或是雪景,都是對大自然的歌頌,是豪放的對大自然生生不息精神的讚美。畫面的景象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觀物取象”,而是“心象”寄寓于眼睛所見之形象,把對自然的理解凝固在畫面上,用符號性的線條組成畫面,把“天人合一”的中國山水畫觀念運用到油畫創作中,這是對中國人的自然觀的傳達,一種激情和精神的記錄,一種“激情大寫意”的畫風。
靳之林和同時代的藝術家一樣深受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影響。為人民創作作品,從小美術純美術的校園中走出來,走到廣闊的民間去,走進大美術和大文化,挖掘中國民間美術中的大美,找尋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進而追尋人類文化的基因密碼,作為實證考察的踐行者寫出了幾十萬字的考察報告和研究成果,他的著述在多個國家翻譯出版,把中國文化對人類文化的貢獻推而廣之。
靳之林精力充沛,遇事奮不顧身地投入,他善用寫生捕捉一切自然之美帶給他的衝動。當他拿起畫筆時,就是在縱情長嘯,幾十年來沉積在他胸中所有的文化積澱、浪漫情懷、不畏艱辛的本能化作激情噴涌而出,直到他完成心中的繪畫表達。這種激情本能的釋放與一般理智描繪對象的作品截然不同,帶給觀眾的感動也不屬於一個層面。
靳之林堅持不懈地探索和實踐,給油畫這個外來畫種增加了獨特的面貌,也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人生。
“靳之林油畫大展”展至5月23日12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