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天才美男莫迪利阿尼的美艷的裸女賞析 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04 10:46:43 | 文章來源: 網易

  在巴黎市郊貝爾·拉雪茲公墓的蒼松翠柏之間有一塊普普通通的墓地,花崗岩裝飾的棱型墓蓋上鐫刻著:

  “畫家阿梅迪奧·莫迪利阿尼

  一八八四年七月十二日生於義大利裏窩那

  一九二零年一月二十四日死於巴黎

  在榮耀降臨的時候

  死神將他召去

  妻 讓娜·耶布特奴

  一八九八年四月十六日生於巴黎

  忠實的伴侶直至最後的犧牲”

  這是一個流浪畫家的墳墓。五年來,他都是獨自一人守在那裏,孤獨的靈魂無依無靠,直到今天,在莫迪利阿尼家人的苦苦哀求之下,讓娜·耶布特奴的父母才同意將女兒葬在她愛人的身邊,飄忽的心終於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灣~~~

  莫迪利阿尼 (全名:Amedeo Clemente Modigliani) 堪稱20世紀義大利最傑出的藝術家,但卻是一個典型的波希米亞人——他先天身體虛弱,卻整日沉溺于女人、酒精和毒品,致使健康狀況更加惡化。在35歲那一年就因病去世~~

  其實,莫迪利阿尼只是以狂放不羈的外表來掩飾其內心宿命的脆弱,他的作品也同樣具有神經質般的優雅,以及對女性特質的誇張~~~

  與莫迪利阿尼同時代的評論家考克多,這樣評價莫氏及其繪畫:

  莫迪利阿尼的素描典雅而優美,他是我們之中的貴族。他的一根線,絕不會碰到水,是一種不沾血氣的‘靈魂的線’,暹羅貓也得避開他的線條。

  他的素描是無聲的語言。他的線和我們的線互相對話。

  莫迪利阿尼筆下的模特最後彼此都很相似,雷諾阿所畫的少女和裸婦到最後也是都很相似。他們把自己的原型還原,必要時只求其內在形象的表現,而忽略了各個不同的外在輪廓。

  莫迪利阿尼的肖像畫,以及他的自畫像,不只是外線上條的反映,而像獨角獸般,危險而顯得高貴優美。”(引自 ——《莫迪利阿尼:禮讚生命與愛情》

藝術家背景:

  阿米地奧·莫迪利阿尼 (1884~1920年) ,生於利沃爾納,逝于巴黎。他的母親,一位破産的銀行家遺孀,很早便預感到兒子的天職,並且從不與之作對,她讓他看了伊比裏亞半島上所有的博物館,送他進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的美術學院習畫。最後,年青的莫迪利阿尼 1907 年來到巴黎。他有著貴族的美貌,不過已為肺結核所嚙。他古怪、犬儒、無志向,卻又不乏脈脈溫情。於是他很快便成為蒙馬特奇特青年中最不安分的一個。

  他在蒙馬特住了六年,沉默寡言,遊手好閒,不斷地更換住所,在酒館間晃蕩。不過,他也參加美學論爭,畫素描,搞雕塑和塗抹油畫。他參加了洗衣船的討論,在圖盧茲·勞特累克常去的那些地方,也可看到他高大而單薄的身影,因為那時,他正喜愛勞特累克的作品。

  這位大資産者的兒子有些人道的表現,他喜愛卑賤者,同情生活中的貧苦人,這些都由他的行動和作品以及選擇的模特兒:看門人的女兒,孱弱的兒童,平民的女孩……表現出來。他和其他許多畫家一樣,發現了塞尚。他還和雕塑家布朗庫西是好友,後者使他看到了黑人雕塑,從此對於他的繪畫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和布朗庫西的接觸之中,他感到自己也有雕刻石頭的願望。於是他作了一尊雕象,不過沒有完成。

  事實上,他的雕塑的確沒有他的繪畫高明。1913年,莫迪利阿尼離開了蒙馬特高地,來到蒙巴納斯,徘徊于不安和醉意之中。這個遊蕩的可憐人身上充滿了酒精、毒品和天才,揮霍著自己的天分和金錢。不過,他也確實從未有過足夠生存的錢。他幾個生丁一張地賣著用驚人的肯定手法畫出的美妙素描,幾個法郎一張地賣著他作的肖像和人體。

  [這幅莫迪利阿尼作品叫“女人的肖像”,莫迪利阿尼繪出的是“靈魂的線”。他筆下的人物,總是一雙空洞無珠的藍濛濛的眼睛,不知看向何處,又像是逼視你。有時候,那些玻璃般的眼睛,一隻對外看著你,一隻對內漠視你——“她”在凝視自我的靈魂!這也讓世人除了讚嘆于莫迪利阿尼筆下豐富溫暖、充滿肉欲、極盡女性官能美的裸女之外,也備極推崇他作品中與眾不同的精神氣質~~~ ]

  人們經常看到他在園亭酒店或穹頂酒店裏,用尖細流暢的線條畫著肖像,毫不在乎地把它們送給碰到的模特兒,換上杯酒,一飲而盡。他在約瑟夫一巴拉路基斯林畫室作過畫,蘇丁和帕斯森都是他的朋友,他就象一塊漂流物,從一家咖啡館漂到另一家咖啡館,從一間閣樓搬到另一間閣樓,有時會碰到一個避難所或一個憐憫人的靈魂。

  英國女詩人貝阿特麗絲·哈斯丁幫助了他一段時間,然後又收留了他,拿出自己的生活所需,使他得以繼續畫著為日後博物館和收藏家競相爭購的人物和人體。他結識了一位名叫扎娜·埃布戴爾娜的年青姑娘,和她結了婚,並有了一個孩子。這個不安定的人終於該定居下來,至少該有一點安靜了吧?但是沒有。他被燒痛耗盡,被肺癆擊垮,進了一家醫院,並於1920年1月25日,在三十六歲上囁嚅著最後的一句話"親愛的,親愛的,義大利!"離開了人世。在安德·薩爾蒙和基斯林為他組織相當轟動的葬禮之日,他的妻子從六層樓上跳下,摔死在人行道上。

  作為杜喬、卡斯坦尼奧、波提切利的同胞,莫迪利阿尼首先是用線的行家、素描家和樣式主義畫家。儘管他的顏色用得很正確,既不少共鳴,也不乏高雅,然而卻並沒有給其素描帶來什麼。不管怎麼説,莫迪利阿尼在這上面是忠於托斯卡納傳統的,他完全使用圖像,使用柔韌、巧妙、富有旋律的線條進行表達。

  在一個時期中,他醉心於線條要超過講究理智。這種憂鬱而瘦削,高雅而柔弱,靈活到矯揉造作地步的線條並不去刺激或傷感地迎合人的感覺,它是多麼得意地在一付面孔的橢圓形上彎來彎去,沿著肩頭回轉,將一個脖頸拉長,和表現著胯骨啊!既然它能夠指揮形,那麼,對於體積、空間來説,也就足夠了!莫迪利阿尼以他自己的方式解決了立體派畫家所致力的問題。他們事實上是嘗試通過增加透高點來表現對象的全體。

  莫迪利阿尼並非不知畢加索和布拉克的研究,然而他既非構成主義者,也非構圖家,他的智慧也不大適合組織和深思。因此,他很聰明地拒絕參加立體派的行列。他搞變形,但不去創新,使用一些方法,但不採用嚴密的體系。

  如果説他和一切立體派畫家一樣,對於光和氣氛,對於"輪廓模糊畫法"不感興趣的話,他卻有表現物體的結實和質感的雄心,而他所擁有的手段又是有限的,僅只有線,永遠是線。他以任意確立的標準,把形狀拉長和歪斜,使它具有對比,讓它的軸線碎裂,面與面交迭在一起,這些人們稱之為他的"表現主義"的東西為現代藝術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看看那些傾斜的頭、削肩、長頸、無限延長的手臂、軀幹、腿、頭之間的不合比例,再看看面部那削瘦到極點的鼻子,縮短了間距、畫成弧形的杏眼,狹窄緊閉的咀巴,還有那四肢瘦弱、上身短小、帶著蜿蜒曲線的裸體,一切都競相表現出纖細、稀有、紛亂、嬌弱,表現出波提切利決不會非難的"柔和美妙"。

  莫迪利阿尼不會被當作當代繪畫的一位創始者,但他找到了一種既是圖像,又是裝飾的風格,一種總的説來相當有限,但對他已經足夠,並且不容辯駁地作用於觀眾的語言。這種曲線,渦形,延伸,這種溫柔中的嚴峻,敏捷中的顢頇,模糊中的樸實,符合現代精神要求的義大利主義,被嚴正拯救出來的樣式主義,以及包括在一種説不出的單純和貴族持重之中的表現主義,這些就是人們欣賞莫迪利阿尼而不希望他有摹倣者的原因。

  莫迪利阿尼屬於大部分成員是外國人的"巴黎畫派",這派畫家的作品特點是宣告生活中有某種痛苦,然而受苦超過別人的莫迪利阿尼卻把對苦痛保持緘默看作是有關榮譽的事。他的簡練當然不是總能成功地擊退一種無法醫救的悲觀主義。

  可是,天生的高傲和某種純潔又使他免於形成過分狂熱和放肆的畫風。猶太畫家特有的焦慮、緊張的理智主義給其作品染上幻想破滅的情調。可以説,莫迪利阿尼帶給本世紀的不是一種新的語言,而是一種"新的戰栗"。

  他身上有著某種隱晦的,不合常理的,複雜的東西,都由他的素描和油畫展示給了渴望強烈感受和樂趣的一代。他那以唯心為主的藝術是文雅、脆弱、高貴的:這是一種呼吸起來沁人心脾,但又有點害處的藝術。

  在莫迪利阿尼去世後不久,1922年巴黎舉辦了畫家的回顧展,而關於他的傳奇性傳記也于1926年問世。直到這時,莫迪利阿尼才開始聲名鵲起,人們評價他是“堪比梵谷的悲劇性天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