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專稿】世紀筆會——朱屺瞻侯北人世博特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0 08:44:3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世紀筆會開幕式合影
 

在 2010上海世博會將臨之際,2010年4月8日至4月18日,由中共昆山市委宣傳部、昆山市文聯主辦,朱屺瞻藝術館和侯北人美術館聯合承辦、昆山市玉山勝境有限公司協辦的世博特展“世紀筆會”在上海朱屺瞻藝術館隆重舉行,本次展覽也是朱屺瞻藝術館慶祝建館15週年的系列活動之一。長三角地區的兩家公共美術館將朱屺瞻和侯北人兩位中國書畫名家所捐贈的近60幅館藏精品合璧推出並舉行研討活動,從藝術角度對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世博會主題進行了演繹。在當下中國畫觀念與技法普遍滯後的狀況下,朱屺瞻侯北人特展在世博會將臨之際推出,對於探索和推動中國畫的發展創新,無疑頗具啟示意義。

參加本次展覽開幕式的嘉賓有朱屺瞻先生的夫人陳瑞君女士,朱屺瞻藝術館的管委會主任、上海市老領導原上海市委常委石祝三先生,昆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精神文明辦主任金建鴻先生,昆山市文聯主席鬱建中先生。上海市美協的原副主席、原秘書長徐昌酩先生,現任副主席、原劉海粟美術館館長張培成先生、現任劉海粟美術館館長張堅先生,侯北人美術館館長霍國強先生和榮譽館長、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趙宗概先生也到了開幕式現場祝賀。

參加研討會的還有市文廣局領導、文藝評論家毛時安先生、上海市美協副主席朱國榮先生,主持會議的是藝術評論家舒士俊先生,前後發言的有和馮其庸先生一起撰寫《朱屺瞻年譜》的嘉德拍賣行藝術顧問尹光華先生、和張紉慈女士一起撰寫《世紀丹青》朱屺瞻傳記的油畫家章涪陵先生、著名評論家謝春彥先生、周逸范先生、林明傑先生和知名藝術家黃阿忠先生、吳晨榮先生、蔡居先生等對朱屺瞻和侯北人藝術造詣頗有見地的二十余位學者。

據悉,朱屺瞻藝術館還將在5月15日至6月13日強勢推出“水墨時代——2010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並在世博會期間陸續舉辦“江蘇省公務員書畫精品展”、“李叔同陸維釗吳一峰書畫精品展”、“紫氣東來——吳晨榮油畫作品展”、“畫説世博走進上海——滬浙書畫名家交流展”、“齊魯美術世博行”、“粉墨登場第二回——中國戲曲水墨邀請展”等一系列精彩藝術展覽與活動;同處虹口區的上海市多倫現代美術館將橫跨上海世博與上海雙年展黃金檔期,于2010年9月10日至10月31日隆重推出“納巴特:存在於世界”沙烏地阿拉伯當代藝術展覽,並於近期陸續舉辦“沙麗SARI—中國畫家眼睛中的印度”油畫展、“再關係—李曉偉個展”等精彩藝術展覽。

據藝術批評家舒士俊先生介紹,近現代中國畫的演進,顯然受到城市化進程和西畫的影響。張大千、林風眠、劉海粟、朱屺瞻等先驅在藝術變革上所作的探索創新,在上世紀已顯光彩熠熠。大千的潑墨潑彩于“寫”中偏“工”而顯絢麗典雅,屺老的濃墨重彩則偏于“寫”而更見其斑斕率意。正因他們二人皆有漫長而深厚的蘊蓄,致其圖式之演變發抒尤顯壯闊,其色彩變革面貌變化之豐,明顯地超越同輩。作為曾與張大千有過近二十年交往,與朱屺瞻晚年亦時有過從的侯北人,其一生移居海外的歲月要比張大千更為漫長,因而他對海外奇山異水和色彩媒材及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的感悟和探究,無疑要超越同時期許多中國畫家。深藏於心底的桑梓之情,又使侯北人至今唸唸難忘自己早年曾在國內受丹青啟蒙的老師,和所臨習過的石濤、石溪、漸江等名跡,尤其難忘的是曾與黃賓虹、張大千二位大師交往而獲益匪淺。得自傳統淵源的深厚情韻,侯北人晚年的潑彩之作雖擷取造化與西畫之瑰奇,卻仍不失東方藝術之大氣精魂。

朱屺瞻與侯北人,二人各自題其齋名為“梅花草堂”和“老杏堂”;梅與杏,皆是生命力極為蒼勁漫長而又不斷綻出新花的落葉喬木,——老樹發新花,亦當是中國畫家經漫長歷練而後大器晚成的最好譬喻,這一次的“世紀筆會——朱屺瞻侯北人世博特展”恰如梅杏交映。其灼灼誘人的光華,無疑將照亮未來中國畫發展之前程。

 

徐昌酩、陳瑞君、石祝三為畫展剪綵

 

美協副主席朱國榮與朱屺瞻藝術館第一副館長張永林交談

 

昆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金建鴻先生發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