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城市規劃和大型建築應具有民族精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6 17:19:33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協理事 李延聲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大批體現中華民族精神、象徵中國古代悠久文明的標誌性大型公共建築,如故宮、頤和園、蘇州園林和布達拉宮等。新中國成立後,在較好的城市規劃中,我們也曾涌現出一批既莊嚴雄偉,又能夠體現民族精神和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如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民族文化宮等國慶十週年獻禮工程。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在城市規劃中也不乏好的建築,如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廈、蘇州博物館等,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從規劃到設計也是很好的範例。特別是蘇州博物館,用現代的材料、工藝、表現手法,充分融入中國文化元素,重新詮釋中國古典園林,這是一座將傳統文化氣息與現代建築理念完美相融的新型博物館。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大型公共建築也越來越多。在大型公共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國外設計師和設計作品紛至遝來,設計理念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把我國作為建築設計實驗場,搞的敗筆老百姓微詞頗多,很多地方一哄而起大肆建造模倣西方風情景區,照搬羅馬雕塑,格調低俗,“崇洋風”甚囂塵上。南方有個城鎮,據説要投入鉅資建造層高300米的標誌性建築,卻選用洋油燈造型,這種燈是清末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向中國銷售石油而傳入我國的,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有許多很好的燈盞式樣,為何棄而不用呢?由於文化認知上的差異,一些境外建築師的設計片面追求“新、奇、特”,嚴重脫離中國國情,既不實用,也不美觀,建造和運作費用過高,甚至還存在技術風險,給我國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甚至國家形象等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我與藝術界的朋友在議論時常有同感:從東北到西南,從黑龍江到海南島,我國大多數城市的規劃和大型建築都是類同的,既缺乏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也沒有獨特個性,更遑論具有民族精神了!國際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最近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也認為中國新建築缺少中國自己的文化味道。目前,全國只有少數幾個城市,如西安古城、杭州西湖城、雲南麗江古城、蘇州古鎮周莊、江西婺源等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較好地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特色。

筆者近期到海南島考察,時逢國務院批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島上到處都在大興土木。在前往大小洞天景點的途中,由於沒有很好地規劃,我們看見道路兩旁都蓋了房屋,估計是農民自建房,有的地方還沒蓋好,歪歪扭扭的,十分彆扭和難看。最糟糕的是兩旁的房屋都緊貼路邊,連排水溝都沒有,更不用説綠化帶!海南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們一定要吸取內地一些城市規劃建設敗筆的教訓,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要牢記四個字:“中國海南”。當局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對海南島的城市規劃和建設進行科學論證,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只有這樣,海南島新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才能避免重蹈其他城市失敗的覆轍。

早在2007年1月,建設部等五部委就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大型公共建築工程建設管理的若干意見》。《意見》的發佈對規範城市規劃和建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由於《意見》只是以部委名義發佈,缺乏一定的權威性,仍不能有效遏制城市規劃和大型公共建築設計中的“崇洋風”。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