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齊白石為什麼這樣火?在業內有"軟黃金"之譽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5 19:24:25 | 文章來源: 中國日報網


《可惜無聲》12開花卉冊頁,以9520萬元的天價售出 資料圖片

    2009年齊白石以超過7,000萬美元的銷售額排行全球第三位

    英文《中國日報》3月4日報道:對於大多數西方藝術愛好者來説,齊白石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字。

    最近,這個已辭世半個多世紀的中國畫大家,卻坐上了2009年全球藝術品銷售排行榜的第三把交椅。

    基於從全球6,000間拍賣行收集的最新數據,法國藝術數據公司“藝術價格”(Art Price)本月發佈了2009年全球藝術品銷售排行榜。

    一如歷年的情形,安迪·沃霍、畢加索,穩居冠、亞軍寶座,其作品在2009年的拍賣銷售額,分別為1.06億美元和1.21億美元;而齊白石以超過7,000萬美元的銷售額排行第三。

    “安迪·沃霍、畢加索在前,齊白石緊隨其後,”上週四英國的《泰晤士報》報道。

    多年來,非西方藝術家,一直無緣這個全球藝術産業公認的重要榜單──直到2007年,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張曉剛以第22位的排名入選。

    西方媒體習慣性地把中國藝術家進入國際視野,解讀為“拜全球金融危機之賜”。環球經濟逆轉,而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從而導致世界藝術品市場的風水發生流變。

    然而,北京的藝術市場專家邵建武卻認為:齊白石作品的“大熱”,其實是多年來中國藝術市場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

    “可以説,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藝術家,”邵建武説。

    “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齊白石就已經是靠賣書畫和刻印章,過起閒適生活的明星藝術家。”

    專家們認為,齊白石的作品受市場追捧,原因在於:他作為近現代書畫的大師,在美術史地位和市場認可度上,都已經“蓋棺定論”,不像在世的書畫名家,藝術成就須留待時間和市場去檢驗。

    另外,齊白石的作品存世量,既不像古代書畫真跡那樣鳳毛麟角,也不似當代書畫,數量無法控制。

    據遼寧省博物館專家馬寶傑稱:齊白石畫作的存世量較大,應在3萬件以上,除博物館、私人藏家外,收藏齊白石畫作較多的還有北京畫院、中國美術館;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齊白石畫作真跡,大概有3,000多件。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齊白石作品的拍賣和成交都表現活躍;和其他近、現代書畫家作品一起,一直被當作書畫拍賣的重頭戲,在業內有“軟黃金”之譽,甚至有“齊白石産業”的説法。

    因此,“業內人士通常會把齊白石作品的市場價位,看成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變動趨勢的一個主要標誌,”邵建武説。

    在去年北京秋季拍賣中,先是齊白石的《可惜無聲》12開花卉冊頁,以9520萬元的天價售出;隨後,他的《貝葉草蟲》立軸,以1680萬元人民幣成交,創下白石老人單幅作品的最高價。

    邵建武認為,作為中國本土藝術的大成者,齊白石榮登全球藝術品銷售排行榜,預示著中國傳統、經典藝術市場的進一步繁榮趨勢。

    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寇勤表示:“中國傳統、經典藝術品,在未來的中國藝術市場將擔當起主力軍的角色。”

    相比之下,在經濟危機衝擊下,泡沫破滅、原形畢露的中國當代藝術,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難以重拾幾年前的“輝煌”。作者:朱林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