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豐富中的匱乏熱鬧中的隱憂——從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看當下美術創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03 20:58:3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銀獎作品《零點》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展”即將於2月3日在中國美術館閉幕。這意味著美術界每五年一次的大檢閱暫告一段落。

從整體上看,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在相當程度上展示了當代中國美術各個畫種、門類共同發展的繁榮局面,展覽不僅在題材、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性,而且體現了美術家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人文關懷精神,基本反映了近5年來中國美術創作的最新成果和藝術成就,反映了當下中國美術發展的基本水準和學術趨勢。

儘管獲獎作品的整體水準被評價為“歷屆美展最好、最整齊的一屆”,但其中仍不乏問題。近日,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當代美術創作論壇”上,美術理論家、評論家齊聚中國美術館,梳理與總結了此次美展的經驗和問題。本文摘錄了部分專家對此次美展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以期為今後美術創作的繁榮帶來某種參考或借鑒。

精緻的作品多,動人的作品少

雖然本屆全國美展的整體創作水準很高,幾乎每件作品都很精緻和完整,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並不多。

呂品田(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從本屆美展來看,藝術家們普遍重視從現實生活出發,表現了新時期的價值取向和精神面貌。很多作品在意識觀念、審美情趣方面有了鮮明的傾向性,少了瑣屑、狹隘、愚昧的自我表現。同時,創作心態日趨平和,技術水準普遍提高,新人輩出,這些現象非常令人欣慰。

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第一,重題材,輕構思。過分重視題材是歷屆全國美展的通病。第二,尺度大,氣魄小。第三,樣式多,神韻少。

在評選上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重表面形式、輕價值趨向;二是重眼前、輕導向,輕視創作的未來性、引領性的價值。

尚輝(《美術》雜誌執行主編):大多數作品印象平平,在思想觀念和藝術語言上具有超越性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這種現象本身就表明,當下藝術家重視技術技巧,但忽視了創作主體對生活的感悟、對時代審美的反思與追問。

杭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不管是思想的感動,還是情節或技巧的感動,藝術的宗旨是要感動別人。藝術家的思想、感情直接投射在作品上,從作品中即可看到他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從本屆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來看,很多藝術家只關注社會發展的大題材,而對民生缺乏關注,通過一些小細節真正剖析社會問題的作品偏少。

意向性、表現性、抽象性、象徵性不夠

弱化筆墨疏遠寫意,過分依賴圖像,是目前國、油兩大畫種的階段性特徵。

劉曦林(中國美術館研究員):中國畫的筆墨是體現中國畫精神的主要載體。從本次全國美展來看,不是筆墨好了,而是筆墨更少了、更差了。寫意筆墨越來越少,寫意的精神更難得看到了。

國畫弱化筆墨,我不認為是一個好現象。我不主張大家都像黃賓虹、齊白石學,他們很難學,但應該學習他們的道路,而不是他們的痕跡和樣式。我主張民族藝術的根基要從兒童抓起。我們這一代上小學的時候,有書法基礎、國學基礎,如果當時沒有這樣一個基礎的話,民族藝術的根基就會丟失。現在啟蒙年輕人的可能是麥當勞、可口可樂,在這種情況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拿一拿毛筆是大有必要的。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並不妨礙國家走向現代化。

尚輝:這次全國美展的油畫展區,具象寫實油畫依然佔有絕對優勢。一方面寫實油畫的手法特徵更為深入,許多作品在造型語言和色彩上,在表現本民族的人文和自然特徵上,都有更深入、更真切的表達。另一方面,寫實油畫表現出對圖像的依賴性,一些作品的創作不是直接從感受對象起步,通過眼、手、心的相互配合完成形象的塑造,而是通過複製放大照片,將圖像轉為繪畫。這種現象是當下油畫存在的問題,它降低了當代中國油畫的藝術水準和格調。除此之外,本屆全國美展中油畫作品在意向性、表現性、抽象性、象徵性方面,都顯得比較薄弱,個性不夠豐富,探索不夠鮮明。

就中國畫而言,很多畫家殫精竭慮地追求筆墨語言的視覺化表達。平面的設計性和圖像的觀念化,成為淩駕於筆墨和格調之上的價值選擇。中國畫的筆墨精神和文化格調已悄然演變為純視覺的表達。這種表達既讓人驚喜,也讓人擔憂。它既是對傳統的解放與開拓,也是對傳統的疏離與叛逆。但缺乏精神支撐與文化含量的視覺震撼,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創造。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的當代美術創作,無論是國畫還是油畫,存在個性缺乏、形式繁瑣的問題。我覺得強化個性、簡化形式應該是現代的兩大特徵,但這兩者又是矛盾的。如果過分強調個性的表現,觀眾可能不理解;如果將形式極端簡化,個性又沒了,因此必須掌握好一個“度”。

從畫種增減看全國美展嬗變

60年前的第一屆全國美展,共有10個品種。這10個品種現在被淘汰的有畫報、窗花、剪紙;而60年後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除增加設計、動漫等諸多品種外,傳統的大眾美術連環畫、年畫、宣傳畫、漫畫,都被歸為綜合展區。一增一減,見證了大美術的發展痕跡,也反映了時代和歷史的選擇。

潘魯生(山東省美協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藝術設計展從第九屆全國美展開始增設,作為一個獨立的展區單列,第十一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對於藝術設計,我認為全國美展應該將設計師吸納進來,而不僅僅是學院層面。它應該展示廣泛的商業消費,展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前瞻性、戰略性,突出行業的應用領域。同時,評審專業委員會也應該吸收包括陶瓷、建築工藝等相關傳統工藝美術領域的專家。

陳履生(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在前17年的新中國美術史上,連環畫、年畫、宣傳畫、漫畫佔有重要份額,但今天都歸到了綜合展區,呈現出當初不可預想的頹勢。它們的處境困窘已經到了全國美展還需要不需要它們的程度。我曾經寫過文章,要求美展取消年畫、宣傳畫和漫畫,因為時代給這些品類的發展帶來很大制約,或者説它們已不在主流發展之列。這就是美術發展的時代性問題。

梁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我對連環畫很有情感,但連環畫怎麼重現輝煌?我認為連環畫衰落的本質是傳媒手段和傳播方式的變化。以前連環畫所具有的功能,現在電視、電腦都具備,而且比連環畫更完善、更有優勢。因此,藝術手段的變化、變異是一個規律,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尚輝:在新媒體藝術不斷挑戰架上藝術的當下,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在整體的藝術格局上進行了適度調整,如增加了動漫、綜合材料、陶藝等展區,這些展區的設置表明瞭主流美術對於影像、裝置、觀念等當代藝術理唸有限度的認同與吸納。特別是陶藝展區的許多作品,已脫離了傳統陶藝的創作理念,將這一具有中國文化特徵的技藝轉化為具有當代意識的作品,從而使陶藝走向當代藝術的領域。可見,最集中展示中國主流美術的全國美展也在不斷關注與貼近當代性。當代性不僅體現在美術創作對上述歷史與現實領域的關照上,更體現在造型藝術觀念與語言在當下的自我更新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