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博文轉載:繪畫大師的關鍵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19 13:28:46 | 文章來源: 雅昌部落格

一位繪畫大師,除了帶給我們精湛的技藝和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之外,還有什麼呢?他們的生活與創作也許能給我們更大的開啟和提示。

品讀這些繪畫大師的生活,發現很多有趣之處。記錄如下:

一、天賦。一個天才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天分確實有聰穎過人之處,它表現為一種特殊的“生理機能”。非凡的天賦對於大師是一個前提。因為有了這個前提,他就可以省出更多錘鍊技藝的時間,而去創造性開拓個人的疆域。達芬奇15歲當學徒,很快他的繪畫技巧就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師,他的老師羞愧難當,從此不在調弄顏料。米開朗基羅十幾歲在畫室學習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竟然遭到老師的嫉妒和打擊。畢加索8歲開始畫油畫,14歲“已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了。”德拉克洛瓦22歲創造了《但丁和維吉爾》,26歲創作《希阿島的屠殺》。委拉斯開茲15歲拜師學藝,20歲畫作達到了讓人吃驚的程度。

畢加索作品

二、偶然。沒有天賦可不可以成為大師?當然可以。並不是每位大師很早就表現出了對繪畫的興趣和天分,他們也是借助偶然事件與藝術邂逅。馬蒂斯21歲住院碰到一個臨摹畫畫人,寂寞難耐之下對繪畫産生了興趣。康定斯基是一位大學法學講師,後來看到莫奈的《乾草垛》,喜歡但又不明白,所以放棄專業和職業,投身藝術。梵谷一心想當個牧師卻被開除,最初他只是想通過畫畫來表達對窮人的同情和關愛。高更30歲放棄令他暴富的股票經紀人職業,開始學畫,並被批評家們譏諷為“星期天畫家”。杜尚也僅僅是因為要逃避服兵役而成為了一名“藝術工作者”。他們並不是繪畫的優等生,但他們依然成功了。這種偶然性中包含的必然性倒底在那裏,可是個誰也無法説清的東西。

梵谷作品

三、抗爭。藝術其實就是抗爭史,有與自己內心的抗爭,有與疾病的抗爭,有與既定秩序的抗爭,有與傳統觀念的抗爭,有與生存境遇的抗爭。德拉克洛瓦在《自由引導人民》中把自己畫作一個頭戴高禮帽,手執長槍,衝鋒在前的戰士,他的一生也是如此寫照。他不僅畫了大量的作品,而且通過卷帙浩瀚的著述,以他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對傳統的藝術觀念發起攻擊,並深深影響了後來人。雷東年幼時患過輕度癲癇症,所以他把孤寂的情感寄託在圖畫中。達利因從小被視為哥哥的再生而受溺愛,在年輕的時候患有性功能障礙,所以他的畫和舉止其實是跟他眼中世界的抗爭。蒙克從小體弱多病,家族的肺結核病和精神病一直籠罩著他,繪畫其實就是他與這個世界保持關係的關係,也是他發出自己聲音的途徑。還有戈雅、凡高等等。

德拉克洛瓦作品

四、判逆。判逆我看是成為大師最需要必備的條件之一。這種判逆不僅表現在生活上,表現在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上,也表現在繪畫理念與同時代潮流和趨勢的激烈對抗上。達芬奇發明瞭明暗法與透視法在當時是種離經叛道。卡拉瓦喬畫的基督被稱為格調下流,畫的聖母也被稱為像“鄉下大妞”而招來非議。馬奈生活放蕩,不守規矩,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公然讓裸體女人與男人一起坐在草坪上,因而惡名遠揚。高更從上流社會逃離,漂泊到塔希提島,娶當地少女為妻,與文明社會水火不容。還有莫迪利阿尼、羅丹、杜尚、畢加索。大師們的身上並不總是呈現人性的光輝,反而那些獸性和人性的陰影表現得更加充分。以社會的道德觀而言,他們與人類的文明觀格格不入,但也正是這種道德的破壞性,使他們建設起了一個新的藝術國度。

達利作品

五、慾望。人類有了慾望才能進步,藝術有了慾望才能拓展。一個恪守清規戒律的藝術家可能藝術水準很高,但對藝術疆域的拓展貢獻很小。情慾、貪慾、佔有欲,這些誘惑同樣擺在繪畫大師面前。在情慾面前放浪形骸的大師比比皆是。拉斐爾縱情聲色,年僅37歲去世;羅丹讓深愛他的學生和情人克洛岱爾崩潰致瘋;莫迪利阿尼酗酒放浪,如星星閃過,轉瞬即逝。在貪慾面前表現失態的也同樣不少。提香就是一位對金錢和地位貪得無厭的色彩大師。他對道德不屑一顧,在享樂主義的思想下盡享風流。魯本斯是一個畫家,更是一個好的外交家和生意人。他招募學生和助手,生産了大量作品,以致連他自己都説不清哪些是自己畫的。還有安格爾,他有一個貧困家庭,為一塊麵包奔波,給別人畫肖像來維持生計。為了改變命運,他投靠官方,拿破侖在世,他歌頌拿破侖;拿破侖革命失敗,他又轉向為復辟的波旁王朝服務。更為大家所熟悉的畢加索、達利等等,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又一片狼籍,他們是個人慾望的徹底呈現者。

莫迪利阿尼作品

六、宗教。與慾望相對應的就是宗教。對個人來説,宗教其實是對應於心靈的平靜淡泊和節制,它與各種慾望的萌動和放縱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這些繪畫大師的的作品大都曾涉及宗教題材,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丟勒、卡拉瓦喬等等,幾乎每一位西方繪畫大師都曾畫過聖母、耶穌、維納斯等宗教人物和故事,並且都在這些宗教繪畫中表達了自己對宗教的理解和態度。另一方面,很多繪畫大師又都是虔誠的宗教徒,繼而以這種宗教精神融入到繪畫之中。最執著的當屬梵谷。他出身於宗教家庭,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無論做牧師還是畫畫,他都不惜以生命去愛和奉獻。羅丹一度遁入空門,作了修士,他的作品充滿悲愴、痛苦與殉難精神,也體現了他那種為“苦難與犧牲”獻身的基督精神。米勒的現實主義作品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息。戈雅的宗教畫深入地獄,安格爾的宗教面充滿世俗。

米勒作品

還有一些關鍵詞比如趣味、偏執、狂熱、孤獨……篇篇都大有讀頭,也大有寫頭。

讀罷這些繪畫大師的生活,再看他們的作品,我們就會明白,繪畫大師的藝術只屬於他的時代和生活,只屬於他自己的情慾世界和表達空間,我們永遠只能是欣賞者而無法借代和複製。

2010-1-16于蘭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