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院的競爭是人才和作品的競爭,優秀人才是好作品的根本,精品力作是好畫院的招牌。日前,浙江畫院建院25年之際,國內諸多畫院院長、理論家、評論家齊聚杭州,共同探討了畫院建設中面臨的眾多問題。其中,人才外流和寫意畫的衰落是與會者不約而同關注的熱點話題。
人才斷層:優秀畫家流向更高一級畫院
人才流失和缺乏精英是困擾畫院的兩大難題。人才流失直接導致精英銳減,導致有影響力的作品越來越少,這對於看重“金獎”、看重“獲獎數量”的畫院或畫院的上級主管部門來講,都是要命的問題。
許欽松(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我們的主管部門給我們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要把廣東畫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畫院;二是廣東畫院的院本部畫家要成為每個學科的領頭人。這是兩項沉甸甸的指標,我們有極大壓力。因為我們面臨著一個問題:人才的嚴重缺乏和缺失,特別是在學術層面上具有個人風格和學術影響力、拔尖的畫家很少。
宋玉麟(江蘇國畫院院長):隨著退休的老畫家越來越多,年輕畫家怎樣承接上去深深困擾著我們。目前畫院人才外流的情況很嚴重,市一級的優秀畫家流向省一級,而省一級的則往往流向北京。有人稱我們江蘇美術人才隊伍是一個“高原”,缺少“高峰”。雖然江蘇在經濟等各方面很有實力,但到達“高峰”階段的優秀畫家也是留不住的。當然,沒有高原就沒有高峰,首都天時地利人和,任何省市都無法和她比拼,我們只有立足於本省,盡可能把本省的事情做好。
盧炘(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我不同意“高峰”“高原”之説,因為省一級畫院出了很多全國一流的好畫家,他們若在全國排名,並不一定比國家畫院在編的畫家靠後。如今,國家畫院把各省的名畫家都納入到自己的隊伍裏去,雖然給下邊的畫院造成了很大壓力,但我覺得爭畫家是好事情,比不重視好。包括廣州畫院和廣東畫院的人才之爭,都是好現象。我認為,如果一個畫家在廣州畫院時就已經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即使以後調到廣東畫院或更高一級的畫院,也都應當算是廣州畫院出的人才。如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家,美術史公認他們出自浙江。
培養人才:畫院是培植“大家”的重鎮
一方面苦於人才匱乏,一方面剛畢業便迫於生計改行,這是當前畫院和年輕藝術家面臨的雙重尷尬。欣慰的是,人才之爭也使得各地畫院開始向年輕人敞開大門,他們或作為“尖尖角”,或作為儲備人才被引進,為畫院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孫永(浙江畫院院長):我們非常想在體制外或美術院校的年輕人裏找一些可塑人才,慢慢納入到畫院的體制來培養、造就,這個工作我們前幾年就在做了。但我們比較謹慎,要先帶一段時間,甚至考察幾年,看他到底是不是這塊料。我一直提倡要“開門辦院,資源共用”,因為只有開門迎客,人才、資源才會慢慢匯集到你的門下。
吳山明(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把優秀的年輕人吸引到畫院來,一方面對他們培養,一方面給他們一個平臺,這是非常好的。我們最初對畫院的印象就是把一些老先生收留在那裏,給他們飯吃,給他們創作的平臺。記得陸儼少先生調到我們學校來的時候,仍然拿著上海畫院的車馬費。
鄭竹三(畫家):過去的畫院是養育“大家”的地方,譬如很多社會名流在解放初期生活沒有保障,為了給他們一份工資,便成立一個畫院。當年以豐子愷為首的上海畫院就是這種情況,北京畫院也是。但現在的畫院已經轉換為培植“大家”與推出“大家”的重鎮了,各個畫院不但要有自己的思想建樹,還要培養很多年輕畫家,將社會名流、後起之秀不斷吸收進來。
宋玉麟:江蘇畫院在人才吸納方面採用的是公開招聘。我們2006年曾面向全國引進了5位畫家,解決了他們的各種待遇問題。他們現在已經為江蘇美術的發展、為江蘇畫院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以招聘引進人才的方式目前在江蘇已得到認可,如泰州畫院、揚州畫院、淮陰畫院最近也採用了這種方法。如此引進人才的好處是,畫家與畫院之間磨合、出成績的時間相對較短,受聘畫家的積極性較高,而培養新人不僅需要很長時間,結果也很難預測。
寫意顯頹勢:畫院肩負崛起重任
第11屆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目前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細察之下不難發現,工筆畫佔了中國畫獲獎作品的半壁江山。雖然業界認為寫意性是中國畫的核心精神,但現實的情況是工筆更勝一籌。作為全國美展作品的主要“供應方”,畫院對於寫意的復興擔負著更多責任。
林木(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這些年全國美展有一個現象:水墨寫意畫一路走下坡,工筆畫勢頭越來越旺。從7屆美展開始工筆畫數量逐年上升,到11屆全國美展時已佔了一大半。這裡面又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全國美展的評委中,畫寫意畫的人數要遠遠高於工筆畫人數,但最後評定的結果卻是工筆畫越來越多,寫意勢頭越來越弱。
畫水墨寫意的評委們為什麼不投給寫意作品一票呢?因為雷同化東西太多,尤其是大寫意,寥寥幾筆,那種草率的風氣在目前的中國畫界有越來越盛的勢頭,這個勢頭很可能會斷送水墨寫意的前程。
我看到很多畫家一旦功成名就後,就把自己的畫朝簡筆小品,朝沒有技巧、沒有功力、沒有境界的方向去發展,很不嚴肅。這讓我想到張大千晚年提倡的“畫家之畫”,他説畫家要能夠畫複雜的畫,畫難度大的畫、功力深的畫,之後才能畫大畫。
劉國輝(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水墨寫意畫為什麼在全國美展中趨於衰落?因為入選全國美展的作品要求有很複雜、很嚴肅的畫面,寫意很難處理這種題材。但我覺得寫意作品的技術水準在一屆一屆地提高,現在年輕人進步很快,就差那麼一點火候,這需要時間,急不得。我們整個20世紀也沒培養出幾個優秀的寫意畫家,因為這種畫很難,這種技法與現實生活的表達有很大距離。
看中國畫是看深度的,寫意畫有很深的奧妙,若沒到一定程度,就看不懂為什麼要那麼畫。對評委來説,藝術品本身是非常難評的,因為沒有一個剛性的標準,硬要評就只能各説各的,搞得面紅耳赤。我們常常“呼喚大師”,但出大師不容易,還是要給成長中的畫家一些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