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老院長常沙娜先生與中央民族大學院長殷會利先生觀看裝置影像藝術作品“濯纓水閣”
2009年12月15日在中國美術館,由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50週年師生作品展拉開帷幕。上午9點30分,在中國美術館大廳舉行了“傳承與超越”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50年師生作品展開幕式。參加開幕式的有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陳理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美協主席,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先生,前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莎娜先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先生,民族畫報社社長車文龍先生,中國美協副秘書長張旭光先生併為開幕式剪綵。
10點30分, 由陳履生先生主持“新中國民族美術與民族美術教育”研討會在美術館七樓學術報告廳召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先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先生;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殷會利先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孫克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陳醉先生: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主任鄒躍進先生;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朱虹子先生等共同探討民族美術及美術教育的問題。
此次師生作品展分為三個展館,設計作品展,油畫展以及國畫展。展出了該院最近幾年師生共同完成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力作,體現出該院藝術實踐教學環節中師資力量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整體水準,同時也是我國少數民族高等美術教育發展水準的一個重要標誌。
令記者感到意外和欣喜的是:這樣一個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學院作品展中,出乎人們意料之外地出現了傳承民族智慧,建構當代話語和時代精神的裝置影像藝術作品。在中國美術館西南角的國畫展廳中,記者發現:這組名為“濯纓水閣”的大型裝置影像藝術作品利用了中國美術館建築空間中墻體的月亮門展示在了觀眾面前(見圖1至圖五)。
這組名為“濯纓水閣”的裝置影像藝術作品,是由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青年教師劉向華老師創作的。據劉向華老師介紹,其裝置影像藝術系列作品秉承中國文化傳統中“和合流變”的觀念和智慧,以基於個體對歷史、文化和社會現實生存經驗感知的“就地取材”的主動錯置和誤讀的方式,解構並重構了當下這個日漸物化或異化的世界,在當代空間和材料的藝術語言創造中嘗試對中國古典詩詞意象化的藝術手法及其美學觀念的汲取和轉換。在價值觀念的層面向早在中國魏晉時就已彰顯的超逸放達的人文精神致意,這種“放達”不僅包含著對一個以功利為信仰的社會歷史與現實的文化自嘲也就是所謂的“解構”,更重要的是其直面當下人類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並作出了一種包含中國智慧的有力的回答,因此,它同時呈現為一種嚴肅的建構。
由於許多別開生面的作品,尤其是這組名為“濯纓水閣”的裝置作品的展出,在隨後的研討會中,許多與會的專家給予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開放包容的辦學氣氛以高度的評價,這與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當前領導班子廣闊開放的國際視野有很大關係,據悉,近幾年來,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領導班子定期組織到世界各地考察交流和展覽,並鼓勵教師在教學和創作中的傳承和超越,展現屬於這個時代的本土的、民族的藝術語言與面貌。
在200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中國當代藝術院之際,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這種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的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中,以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青年教師劉向華老師為代表的學院中的年青一代,打破了二元對立的舊有定勢思維模式,以時代所給予個體鮮活的現實生存經驗和可能性為契機,回望歷史,展望未來,運用他們所具有的智慧、韌性和能量,克服艱難困苦,奮力開拓屬於這個時代這個民族的嶄新文化圖景。
“濯纓水閣”裝置影像藝術作品
|